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

越南胡志明市 // 胡志明的越式法包

《Huỳnh Hoa》的Bánh Mì味道濃郁具層次 / 拍攝:老陳

旅客來澳門,吃葡菜是必然,尤其葡國雞這澳門獨有的葡國菜式,葡國也找不到。(註)

越南也有相似情況,因為在胡志明市,有一種叫Bánh Mì的越式法包,在法國也找不到,同樣是必吃的。

越南曾是法國殖民地,故在胡志明市,滿街都見Baguette(法棍)。除可在法式餅店買到外,其實街頭也不乏小販擺賣,連簡陋的食店也會提供。不同的是,後兩者賣的是Bánh Mì,即是把Baguette切開,夾上扎肉及蔬菜等,算是Baguette做的三文治。若要譯成中文,我會叫它越式法包,因為這種東西是越南獨有的。

免大家混沌,在此再說明,Baguette是正式的法棍,Bánh Mì是以Baguette為基本的越式三文治。

來胡志明旅遊,不少人以Bánh Mì做早餐,每天吃之。也有人會隨便找家,試過就算。不過,每間的做法不盡相同,質素參差,故不妨試個三四間,最好不過。有了比較,便更體會越式法包的精髓。若然只吃一間,尤其旅遊書介紹那些,碰巧不好吃,便誤會越式法包只此而已。

有間叫《Huỳnh Hoa》的小店,其貌不揚,只賣一種Bánh Mì,而且不設堂食。店員們各有崗位,分工合作,一個不斷烤熱Baguette,一個不斷夾餡料,一個不斷把包包好,全因當地人一個個的駕電單車來買,人龍不絕,若非分工合作,必然搞不妥這局面。

連當地人都一個個來買,當然要試之,看看是否好吃。發現外脆內軟的Baguette中,不止有幾款扎肉及洋蔥蔬菜等,還有肉鬆、鴨肝醬及蛋黃醬(Mayonnaise),故入口味道甚具層次,濃郁又好吃,怪不得這麼多人駕車來買。

要數胡志明當地聞名的,應是《Như Lan》。為何聞名?因全市約八成的Baguette都由他們供應,故不少店舖所賣的越式法包,雖餡料及比例不同,但包底也相同的。

為其他店舖提供Baguette,自己當然也賣Bánh Mì。我試過,也是扎肉為基本的,但始終沒有肉鬆及鴨肝醬,味道層次上比《Huỳnh Hoa》輸蝕。

要吃Bánh Mì,但要包底的Baguette跟《Như Lan》不同,那要到《Pat à Chou, La Tradition Francaise》,因為他們不止是間傳統法式餅店,而且全部包點都自家焗製,不用向《Như Lan》取貨。

說句實話,以包底來講,《Pat à Chou》的確勝一籌,因為較有咬口及實淨,不會過份鬆軟,那才是真正的Baguette。以餡來講,排得整齊,紅蘿蔔、烤肉絲及生菜襯出紅啡綠,賣相吸引,這個是清爽的風格,跟《Huỳnh Hoa》的濃郁又不同。

以上三間,我會覺得首間的《Huỳnh Hoa》最好,反而《Như Lan》最普通,或者你未必認同,因為口味是很個人的。至於這三間是否必吃?我不敢說,因為胡志明市的包店實在太多,口味也有分烤肉烤雞之類,故找個當地人問多幾間,會更公平。或者隨便找幾家不乏本地人幫襯的,至少質素得到當地人的認同。

註:葡國雞集非洲、印度、馬拉及澳門菜的特色,是澳門才有的葡菜,故稱澳葡菜。

《Như Lan》的Bánh Mì在味道上欠層次 / 拍攝:老陳

市面上八成的Baguette也由《Như Lan》供應 / 拍攝:老陳

《Pat à Chou》的Bánh Mì,包底跟坊間的不同,亦較有咬口 / 拍攝:老陳

越南胡志明市 // 三談正宗越南河

《Phớ Hung》的河粉像金邊粉 / 拍攝:老陳

澳門的越南粉,可能就地取材,故有時會用上廣東沙河粉。

在胡志明吃,當然不會遇上廣東沙河粉版本。

觀乎多間河粉店所用的河粉,在質感及形狀上都不盡相同,但通通都是幼身的。

最幼的會像金邊粉,最寬的則像粿條(貴刁),未見過會如沙河粉般寬闊。

克林頓曾於2000年來訪《Phớ 2000》,是洋人熱捧的河店。他們的河粉較寬,有沙河粉一半闊,口感偏硬,像即食乾河粉煮出來的感覺。或有人喜這口感,覺得煙韌,但我反而覺得不夠嫩滑,少了鮮嫩的口感。

連鎖式的《Phớ 24》,河粉像金邊粉,也有口感,不過都是偏硬的,同樣不是很滑。

順帶一提,以上兩間河粉店,並非當地老饕之選,論質素,只屬胡志明市普通之列,故幫襯的多數是旅客。但我要告訴大家,雖然這兩間店的牛河質素平平,但與澳門的越式牛河店比較,已好吃得多,至少河粉不會一夾即爛。這或許是不乏旅客的原因。

胡志明的河粉店,一山還有一山高,中港澳台旅客心目中,長期進佔榜首一二名的,離不開《Phớ Hòa》(和粉)及《Phớ Lệ》(錦麗),除非未試過這兩間。而我心目中還有間《Phớ Hung》,此店不多旅客認識,是當地老饕之選,長期爆滿,外賣也不少,質素比上述兩間更好,大家值得去試。

這三間都是馳名又地道的牛河店,河粉皆鮮嫩,且十分滑溜。只要吃過其中一間,立即不想再吃《Phớ 2000》及《Phớ 24》。形狀方面,《Phớ Hung》及《Phớ Hòa》皆似金邊粉,反而《Phớ Lệ》的比金邊粉寬一點點,但又未到沙河粉的一半闊。筆墨難形容,大家還是看圖吧!

湯底方面,各有不同,但都以清鮮的牛味為主,像喝清燉的牛肉湯,完全不是味精水那味兒。哪間最好?我始終還是覺得《Phớ Hung》的湯底最好,因為深沉的牛味之中又富鮮甜味,甚具層次,令人再飽也要喝完那碗湯。

總之,吃過胡志明的正牌貨,返到澳門吃,便覺得很不正宗,完全是兩回事。故本澳那些賣幾十元一碗的所謂越式牛河,我從來都嗤之以鼻。

《Phớ Lệ》(錦麗) 的河粉比金邊粉寬,又未到沙河粉的一半闊 / 拍攝:老陳

《Phớ 2000》的河粉,有廣東沙河粉的一半寬 / 拍攝:老陳

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

越南胡志明市 // 越南有啥好玩?

註:本文於2009年06月28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“越南有啥好玩?”朋友們知我遊胡志明市,都這樣問。

    通常這樣問,都得個問字,未必有興趣聽我詳談。故我通常簡單說句“吃東西”或“看歷史建築”。

    如認眞的答,我會先談吃的。因為美食之多,有如繁星。單是湯河(Pho),可以有牛河、雞河、海產河(Pho Hai San)及蜆河等。而牛河又分生牛河、熟牛河、牛丸河等。再刁鑽一點,熟牛河又可分腩河、牛河、牛筋河、牛脆骨河等,當然少不了牛柏葉。有膽試的話,連生牛血也有。

    河之外,又有檬粉(Bun)。並非如澳門的只撈汁吃,還有放湯的。最著名是順化牛肉檬,其他還有番茄蟹湯檬、田螺檬及烤肉檬等十多款,多不勝數。

    河及檬以外,一些澳門找不到的,有Banh Canh,即湯糕,粗身如瀨粉,有些台灣人稱之為越式米苔目,常見放蟹湯,也有辣魚湯及椰汁蝦湯。此外還有廣義省的廣麵,是鮮黃色的麵條。

    來越南,必吃水果。人心果、牛奶果、菠蘿蜜(非大樹菠蘿)及越南榴槤等,都不可走寳。越南海鮮更是不可錯過,大頭蝦膏鮮肉爽,是必吃的,還有象魚及螄蚶等。

    還有多款順化粿(Banh Hue)、多款越南卷、米薄餠(Banh Xeo)、越式法包(Banh Mi)、碎米飯、越南咖啡、甜吃(Che)、涼拌(Goi)、田螺、法式雪糕、法式小點、法國大餐等,數之不完。單是吃,已多選擇,豈止扎肉及蔗蝦那麼簡單。

    歷史建築呢?簡單講幾個必遊的,有統一宮、歌劇院、人民委員會總部、郵政局、聖母大敎堂等。

    胡志明周邊的地方也値得去,例如西寧、古芝、頭頓及美拖(湄公河三角洲)等。參加當地一天團往之,甚便宜。

    以上種種,女士們或覺乏味,不如到自由路逛名店,見識胡志明貧富懸殊一面。LV、Gucci、D&G及Versace也看膩了?到 Saigon Center吧!可找到澳門沒有的美國品牌BCBG Max Azria及BeBe。在西貢關稅貿易中心,買越南小姐香水也不錯,或者到法國電視台Fashion TV的餐廳酒廊,在國際時裝表演場地歎酒,夫復何求?

(越南行‧一)

 人民委員會總部

 關稅商城

牛肉特別河

攝於Chợ Cũ(舊市場)


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

越南胡志明市 // 再談正宗越南河


香草芽菜青檸等都一大盤放桌上,左邊是《Phớ Lệ》(錦麗),右邊是《Phớ Hòa》(和粉)  / 拍攝:老陳



吃越南河,必配香草,還有芽菜、辣椒及青檸。

但澳門的食肆,不會大碟香草給你,甚無癮。誰叫香草價貴。

在胡志明市,香草多又平,故河店都十分豪氣,通常就一大盤香草放桌上,讓食客任摘任吃,非常好玩。

這盤香草,對港澳人而言,可能比較陌生,其實主要離不開金不換(越南羅勒)及鵝帝(Ngò Gai,即越南芫荽)。

像樹葉的就是金不換,即意大利菜常用的羅勒(Basil),不過越泰品種較粗糙。長得像油麥菜,長形有鋸齒葉的,則是鵝帝,跟意大利種的芫荽味道相近,但不像中國芫荽。有時可見毛翁,一棵有不少小葉子的,帶少許青檸的氣味。

芽菜也是大量供應。越南的芽菜,較我們的短身,不過長得飽滿白淨。入口爽口之餘,汁液也豐富,而且鮮甜,記得要落多些。

當地人吃法,通常先喝一口原湯,感受一下湯的鮮甜,然後才落香草芽菜等,落完再喝,試試提鮮與否,直到對味為止,然後才下辣椒粒及青檸汁。不過個人喜好,可因人而異,並非絕對的標準。

有一點,是澳門越南河所忽略的,就是甜辣二醬。越南人吃牛河,通常準備一隻小碟,倒上甜辣二醬,作為牛肉的蘸醬。他們用的是越南本地牛,牛味比較原始,蘸醬吃確對味。港澳有些地方,改用美國牛或肥牛,牛味細緻,蘸醬反而不襯。

有些河店,還有油條供應,即是廣東人稱的油炸鬼。如何吃法?像我們吃粥一樣,不過是蘸湯吃而已。

倒上甜辣二醬,作為牛肉的蘸醬,是當地人吃法。圖中是《Phớ Lệ》(錦麗) / 拍攝:老陳


左圖:青檸及辣椒任你吃 / 右圖:當地人流行用油條蘸湯吃 / 《Phớ Hòa》(和粉)  / 拍攝:老陳




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

越南胡志明市 // 初談正宗越南河

《Phớ Hung》的Phở Hung đặc biệt 特別阿雄粉 / 拍攝:老陳

吃越南河,你會想起甚麼?印象中是否一片片的生牛肉?

提供越南河的澳門食肆,不論《發達》、《雲吞麵世家泰越專廚》、《園林》還是威尼斯人的《和》,吃到的越南河,跟在胡志明市吃到的,又有甚麼分別?

胡志明市,一街都是越南河。就算沒計劃行程,胡亂去逛,隨時可嘗個十間八間,不愁找不到,只要認住「Phớ」字便行。

Phớ字怎樣讀?不少人當成Pho,以英語讀之,尤其英美留學回來的,其實都是錯的讀法,有如英美人用英語去讀法國葡萄品種名,完全是錯的,西片常見。

Phớ是越南文,正確讀法,是類似fer音,到胡志明時叫多幾次便知。

所謂「火車頭」的叫法,應該只有廣東人才用,尤其港澳地方。傳聞因為火車站的牛河檔傳出香味,因而得名。不過在胡志明當地,我嘗了八間牛河店(未計雞河及蜆河),逛過檳城市場的熟食店,完全不見類似叫法。

翻查香港《火車頭越南餐室》的餐牌,其「火車頭招牌湯河」,越南文寫著Phở đặc biệ,直譯成漢字就是「特別河」,這個叫法,反而在胡志明常見,通常就是雜錦之意,即牛丸牛筋生熟牛肉甚至牛柏葉皆有之。不過在吃蜆河的店,叫碗「特別河」,當然不會是牛肉雜錦,而是有蜆、有炸魚球、有雜菌等。故「特別河」這叫法,並無標準配料,基本上可當成「公司河」或「全餐河」。

叫碗牛河,就是Phở Bò。吃得刁鑽點,叫碗Phở Tái,就是生牛河。胡志明的生牛河,是否生牛肉片放在河上,再用滾湯淋之?其實各師各法,不盡相同。我認為胡志明最好的牛河店《Phớ Hung》,就是生牛肉片放河上,不過老字號《Phớ Hòa》(和粉),是將較厚的生牛肉塊(像廣東人炒牛肉的大小)稍剁幾下,才放河上,遠望像塊生的漢堡牛肉。順帶一提,《Phớ Hòa》只胡志明一家,別無分店,美國連鎖式的《Phớ Hòa》甚至加拿大與威尼斯人的《和》,通通都與胡志明的無關。美國人尊重知識產權?哈哈!

Phở Gân即是牛筋河。Phở Bò Viên即是牛丸河。Phở Nạm就是熟牛肉河,因為Nạm就是腩。有些人會說,Phở Chín才是熟牛肉河,其實那是牛展河。其實每間舖提供的吃法未必相同,故不是每間也有這些叫法。在《Phớ Hung》吃就最刁鑽,牛軟骨、牛脆骨、肥腩、甚至是生牛血也有。不識越南文怎叫?放心好了,《Phớ Hung》的餐牌有中文。

以為越南河就只有牛河?別忘了吃雞河,即Phở Gà。雞河跟牛河不同之處,就是湯底是雞湯,有些舖甚至以雞骨熬湯,通常都是鮮甜雞味,甚少調味整色整水。配料通常就是雞絲,鮮見雞件,而且雞肉都是嚡口,主要吃其濃郁雞味。

雞河以外,有間食店以蜆河為主,蜆河就叫Phở Nghêu,店名就是《Phở Nghêu Hương Thanh》。湯底又跟牛河及雞河不同,喝到的是蜆味,十分鮮美。蜆隻新鮮,肉飽滿,入口彈牙鮮美,跟澳門一般的蜆不同,口感就在花蛤與本地蜆之間。

以上提過的《Phớ Hung》及《Phở Nghêu Hương Thanh》,以及下圖的《Hương Bình》,也是坊間旅遊書沒提及的,大家有機會到胡志明,一定要試。

吃越南河,通常檯面都有一大堆的香草,究竟又是甚麼?下次再談。

題外話:想聽聽越南人如何讀Phớ字,可到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6Kk-5v2GIc ,大約0:23便聽到。

《Phớ Hòa》(和粉)的生牛肉遠望像漢堡牛肉 / 拍攝:老陳 

《Hương Bình》的Phở Gà 雞河 / 拍攝:老陳

《Phở Nghêu Hương Thanh》的Phở Nghêu 蜆河 / 拍攝:老陳

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

香港 // 中環正宗和食(下) - 《鮨雄》(己結業)

註:本文於2009年06月07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是次在鮨雄OMAKASE,由Ricky師傅為我們效勞。

壽司吧檯前,有一扁平陶盤,給師傅放刺身用;客人吃完,師傅再切下一款,盤不用換。打頭陣是鰤魚、縞鯵(深海池魚)及金目鯛,三款都是白身魚,逐樣切給你,每款都口感軟滑有彈性,而且豐腴鮮味,故不用蘸醬油吃。然後是一小碟燒三文魚皮,既薄且脆,中和肥美刺身的油膩感。

論到油脂豐富的左口魚,師傅切好後,放小碟中,然後加醋、辣椒蘿蔔茸與蔥花,中和油膩感之餘,又吊出鮮味來,不錯。接著是依佐木魚,即我們的雞魚(非大眼雞),這魚甚少現身普通食肆,算是罕有。味道如何?口感實淨來得,魚油也豐,味道甘美。最後是鰹魚,薑茸蔥花放面,入口陣陣鹹鮮味,咬落有彈性,坊間一般貨色可謂爭天共地。

吃罷刺身,師傅搬出迷你飯桶,還將竹葉放陶盤上,代表開始做壽司。先給你一碟漬物,當中包括蘿蔔及山藥(准山)等。師傅見我們吃完,便悄悄在抓飯糰,三下手勢,做好一件壽司。此乃三手握,是正宗江戶前做法,這手藝非到處有,因要三下定型又要實淨,並非易事。別以為是綽頭,其實可減少手溫對魚生的影響,其次是保持飯糰鬆軟。

先吃金目鯛壽司,飯不冷,也不熱,仍有微溫,正宗非常,且拿起不易散,入口又鬆軟不死實,Ricky握功果然深厚。然後是鮑魚壽司,入口非常鮮甜,而且彈牙,是原隻日本鮑魚蒸個八小時再切片,功夫不少。跟著是玉子燒,具濃郁蛋香,口感軟綿。到針魚壽司出場,上邊放蔥花薑茸,其實不腥,而且很彈牙,水準甚高。壓軸是大拖羅茸壽司及火灸大拖羅壽司,同樣放上蔥花及蘿蔔茸,前者油脂豐盈得過份,後者經火灼,魚油更香到不得了,是必吃的,何解?因他們的吞拿魚,由日本原條運來自家劏,品質有保証。

最後還有甜品,由日藉小姐負責,以櫻花作主題,放上雪糕及糯米滋等,美觀又好吃。


 イサキ(伊佐木魚 / 雞魚)刺身

 鰹魚刺身

 金目鯛壽司

針魚壽司

甜品

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

《新記》牛雜鍋

牛雜鍋 / 拍攝:老陳

「老陳你又寫《新記》?上次《特別火鍋材料》咪寫咗囉!一定係鱔稿!」鱔稿?非也非也。

雖然《新記》火鍋出色,材料又獨特,諸如田雞扣、牛雙連、羊滑及日本廣島蠔等是必吃,值得一去再去,一寫再寫。不過如非有新料,我又怎敢重複呢!

廢話少說,今次寫《新記》,主要介紹他們近來幾樣新出品,其中一樣是牛雜鍋!

吃牛雜?可能有人覺得,街邊檔十蚊廿蚊也有,何解要來這裡滾?原因簡單,因湯底以牛骨煮成,鮮甜濃郁無味精,跟坊間牛雜的濃濃鹹味大不同。故以此湯底灼生料,特別鮮味,豉油都慳返。不過灼生料前,最好先喝幾口湯,嘗真一點湯底味道,因為再添湯的話,那些已是豬骨湯。

鍋裡充滿大件牛骨及牛脆骨。牛骨當然不能吃,吃的只有骨上的肉,不顧禮儀,就用手抓著吃,最是過癮!牛脆骨可以吃,十分爽脆,不過遇到太硬的部位時,就別勉強。

鍋底還有牛肚、牛肺、牛大腸、牛粉腸、牛腩及牛筋等,種類繁多,可惜份量少,不如某雜誌的照片,至少不見金錢肚及牛膀(胰臟),故性價比不高,讀者叫此鍋前要留意,別說老陳騙你入局。

生料又如何?

新出的生料中,我最欣賞是田雞腿。何解呢?全因一個「鮮」字。因為在《新記》吃田雞腿,是即叫即殺的,上桌時可見田雞腿的肌肉在瘋狂彈動,証明新鮮到極。他們很有心機,先放薑辟去腥味,故灼熟後只餘鮮味,而且肉質彈牙,不錯不錯!這田雞腿,可說是必叫的!

他們還有三種新滑,分別是牛筋牛滑、鮑魚雞滑及紫菜墨魚滑。

平心而論,三者之中,最好是鮑魚雞滑,因為味道鮮甜,而且算是彈牙,不會咬落又霉又散。牛筋牛滑只是在牛滑中加入牛筋粒,牛筋粒很有彈性,口感不錯,但牛滑是另一種的彈牙,像鯪魚球,故有些格格不入,不過整體來講牛味自然,也不錯。紫菜墨魚滑?恕我直言,紫菜有些畫蛇添足,因味道及口感上九成是墨魚滑,不過墨魚滑本身也算鮮味的。

最後要講花雕肥牛,也是《新記》的新出品,不過花雕味蓋過了牛肉味,若以水先調淡,或者會更好。

即叫即殺田雞腿 / 拍攝:老陳

鮑魚雞滑 / 拍攝:老陳

牛雙連(連住四個胃的筋膜) / 拍攝:老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