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

泰國清邁 // 肉碎、咖喱、生豬肉

《Huen Phen》的Larb / 拍攝:老陳

除了Kab Moo(炸豬皮)及三種泰北腸,清邁還有甚麼經典食物?以下淺談三種同樣以豬做材料的。

例如Larb,是免治肉碎,出於寮國(老撾),但同時也是泰北的經典菜式。可生可熟,可用雞、豬、牛、魚任一種來做,但沒指明的話,通常Larb就是熟的豬肉碎。

那只不過是免治豬肉,有啥特別?其實是涼拌菜式,混有薄荷葉之餘,還有乾蔥、青檸汁與魚露,故不像土生葡菜的乾免治豬肉般惹味,反而是清新的感覺,酸酸的很醒胃,當是餐前的沙律也不錯,但他們通常配糯米飯(Khao Niew)吃。味道如何?其實並不驚喜,試過當是體驗便足夠。

在泰北的食肆,若然點咖喱豬肉,以為是曼谷或澳門泰國餐館吃到的紅咖喱,必令你覺得貨不對辦,因為泰北的咖喱豬肉Gaeng Hang Lay,味道跟一般泰式的紅咖喱是兩回事。

泰北的咖喱豬肉,醬汁除有咖喱及椰汁外,最大特點是下了薑及羅望子(酸子),故咖喱味中又有薑味又有酸味,層次複雜,反而辣味不太突出,故看似兇狠的一盤咖喱豬肉,其實不止和善,而且還有點娘娘腔,試過兩家的,味道也不討好,故愛香辣的朋友,建議隨便找家試過便算。而豬肉通常也是五花肉切件,並不會用肉片的,有肥豬肉恐懼症的要注意。

還有甚麼豬肉菜式?我猜沒多少人敢試,因為是生豬肉。

在清邁,走進任何一個街市,甚至是便利店,也不難找到袋裝的生豬肉,大約是小童的拳頭那麼大。內裡除了生豬肉外,其實還有大量生豬皮,然後就是一兩隻辣椒。這些東西,其實都是經過發酵,故入口是微酸的,反而吃不出豬肉的味道。而由於有豬皮的關係,所以非常彈牙有嚼頭,並不是想像中的生豬肉感覺。若然你怕生蟲,其實可在便利店買,那些都是大廠出品,有衛生保証,而且清邁到處也賣,五星的清邁文華東方也供應,要是吃後會生蟲的話,大量清邁人必定遭殃,那早就成國際大新聞了。

《The Goodview》的Gaeng Hang Lay

在清邁最大市場《Thanin Market》的袋裝生豬肉及生豬肉腸

泰國清邁 // 談清邁的粿條

註:本文於2009年03月29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不論身處曼谷或清邁,品嘗街頭的粿條,是不錯的體驗。隨便找家,說一句“Guay Teaw Look Chin Pla”,一碗魚圓粿條送到面前,下砂糖、魚露或辣椒隨你喜歡,魚圓彈牙得過份,粿條又爽滑,才索價三十泰銖,夫復何求?有人說那是貴刁,其實泰國有不少潮州華僑,粿條傳到泰國後叫作Guay Teaw,後來又譯成中文的貴刁,其實是同樣的東西,故在一些華人開的老店,仍見餐牌寫着粿條。至於魚圓,不用我多講,大家都猜到是源自潮州魚蛋吧!

    離清邁夜市不遠,有家九十年老店Rodnueng,以魚圓粿條馳名,全部自家製。叫個雜錦的,就是魚圓魚片魚麵齊上。魚片即是炸魚條切片,那種彈牙,竟好過澳門的“連順成”;魚麵不是麵,而是比烏冬略幼的魚蛋,也爽滑彈牙,甚有驚喜。至於粿條,薄身得來,闊個一厘米有多,入口更覺爽滑。

    十四年前,鄧麗君在清邁的Imperial Mae Ping酒店哮喘病發,震驚全球華人。元旦時她曾幫襯酒店對面的粿條店,傳聞一吃便是三大碗。連鄧麗君也要來試,全因其聞名的可樂湯底。它可配豬或雞,前者有豬肉丸及肉片,後者則是雞鎚。味道如何?其實驚喜不大,可樂味也不突出,相信可樂只是當砂糖來調味而已,基本上味道跟坊間的粿條差不多。反而老闆娘推介的魚肚羹,湯底惹味濃郁,値得一試。

    在偏遠的Prapokklao路,有個宵夜好地方,不見遊客,卻是清邁人的熱點。這店專賣粉麵,曾被當地電視台介紹,到底有何賣點?就是他們的魚圓。魚圓到處都有,這家的特別細粒,是台式奶茶的珍珠般大小,且不乏彈牙口感。叫一客魚圓粿條,便有廿多粒魚圓,三四粒同時放入口中咀嚼,倍感滿足。粿條吃得多,可以試粉絲、米粉及蛋麵。我好奇心重,粉絲以外三樣皆試之,米粉很幼身,也對味;蛋麵則像日式拉麵,卻不彈牙,不値一試。

    來清邁,怎可不吃泰北咖喱麵Khao Soi?但篇幅有限,下次再談。

    (清邁行‧二)


魚肚羹@Guay Tiew Kai Toon Coke
可樂湯粿條配雞肉@Guay Tiew Kai Toon Coke,鄧麗君生前經常幫襯 

Sen Yai Look Chin Pla(魚丸寬粿條)@Kway Tiao Ong-Thipparot Kuaitiao

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

泰國清邁 // 泰北經典前菜

《Le Grand Lanna》的Hors D'oeuvre Muang / 拍攝:老陳

香葉包雞、蝦醬通菜、鹹魚芥蘭、醃通菜、咖喱炒蟹及醃生蝦,在澳門一般的泰國餐館也有供應。這些都是中部菜,即曼谷吃到的口味,故可以說是吃曼谷菜。等同洋人到《毛記》吃中國菜,嚐的其實都是粵菜,故不如說是吃粵菜。故人在泰北的清邁,所接觸到的菜式,都是澳門一般泰國餐館所缺乏的。

清邁在泰國北部,遠離海洋,故飲食多以肉類為主,尤其豬肉相關的菜式,是最常見的。

到清邁旅遊,上餐館吃泰北菜,建議要試Hors D'oeuvre Muang。所謂Hors D'oeuvre,其實是法文,即英文的Appetizers,解餐前小吃或開胃菜之意。

通常叫這前菜,都是來一個併盤,離不開Kab Moo(炸豬皮)、三種泰北腸及Nam Prik Num(以辣椒及茄子做的青辣椒醬)。往清邁文華東方的《Le Grand Lanna》叫這併盤,會多一種紅色的醬,叫作Nam prik Ong,原料是辣椒、蕃茄及肉碎等。除此之外,還有炭燒豬肉沙爹。

先說Kab Moo,就是炸豬皮,這東西到處皆有,單點亦可,在街市也可輕易找到,來清邁沒吃過炸豬皮,可謂枉來清邁,因這是極具代表性的前菜。分兩種。一種只有皮,切成長條形;另一種除了皮以外,還連著皮下脂肪,切成塊狀,炸得曲了,曲得像蝦仁被煮熟。至於味道,當然後者甘香得多,故餐廳都提供後者,除非你指明要前者。如何吃法?蘸紅綠二醬便行,這些醬都很稠,一蘸下去,便沾上一堆,味道清新,令肥膩的罪惡感也躲起來。會否很辣?雖有辣椒,其實並不太辣,甚至是不辣,反而甚有辣椒的香氣,令你吃得很開胃。

三種泰北腸之中,最常見是Sai Oua,在街上隨處都有小販擺賣,深紅色中又帶深黃,因有青檸、香茅、蝦醬及泰椒等原料,故惹味得來也辣,鹹得來也微酸,味道甚有層次,佐啤酒不錯。半透明像肴肉的是Naem Maw,是以生豬肉及豬皮醃製,經過蒜頭、辣椒及糯米的發酵,殺菌之餘,又產生微酸,這個沒有惹味的份兒,但微酸的味道很不錯,而且因有豬皮,吃時有彈牙的口感,不知不覺又被吃光。還有一種像越南扎肉的,顏色很白,跟扎肉的味道也錯不多,沒有層次,反而最沒驚喜。

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

泰國清邁 // 鑽進清邁人的生活

註:本文於2009年03月22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港澳人喜遊曼谷,故身處Siam,不難聽到廣東話,感覺有如厲鬼纏身。加上人多車多,似在銅鑼灣,實在沒多少度假感覺。旣然曼谷已被玩厭,不如計劃往北走,向清邁出發。

    清邁無甚購物商場,也沒架空捷運,絕非多數港澳人的茶。故走到街上,迎面多是歐美人,就算是亞洲人面孔,亦多是日韓人士,會說中文的,九成也是台灣人,難得碰到個會廣東話的華人,原來也是當地的潮州華僑。

    清邁的氣候比曼谷清爽,尤其是晨早與晩上,像秋天。就算是中午,怎熱也不會全身濕透,而且空氣好,房子也不高,仰望藍天,比澳門大得多,讓人心曠神怡。故我每朝早起床,周圍閒逛一下,在Anusarn Market吃個魚粥,走過花墟,鑽進地道街市Warorot Market,呼吸當地人的生活氣息,不知不覺便行個兩三小時。

    談到街市,Thanin Market可謂清邁最大市場,它在舊城以外的北邊,跟司機直呼英文名字便可。

    豬肉檔跟本地差不多,但不止賣豬肉,還有大堆的豬內臟及袋裝的豬血,連豬頭也一整個地賣,雙眼似在盯着你。除鮮魚外,這裡還找到鹹魚及炸魚,更有潮州人的魚飯,一籠籠排好,任君選擇。最嚇人是鹹生蟹,醃得烏黑,看不慣的會倒胃口。蛋檔沒啥特別,但特別在蛋殼,有粉紅色及綠色的。發現有檔賣潮州餠食及粿品的,見老闆是華人,膽粗粗跟他說國語,原來他會廣東話,還吿訴我們那些泰北甜點Pia,其實就是潮州酥皮月餠,Pia正是“餠”的音譯。原來如此,坊間的旅遊書眞不可靠。

    炸豬皮是泰北經典餐前小吃,街市也賣,做手信一流。一款泰式的椰絲脆餠,賣二十泰銖,即澳幣五毛錢也不用,很便宜。連 donut、沙律以及狗糧也有。見一包包的生豬肉,即買一個,剪開膠袋便啜之。因經過發酵,是微酸的,不太有豬肉味,內有很多豬皮,入口彈牙有嚼頭,送 Singha啤似乎不錯。怕生蟲嗎?問過不少泰北人,他們說沒問題,我信他們。

    (清邁行‧一)

醃生豬肉


潮州人的魚飯


這檔專賣潮州餠食及粿品,老闆會說廣東話,吿訴我們那些泰北甜點Pia,其實就是潮州酥皮月餠,Pia正是“餠”的音譯。故坊間的旅遊書又灌輸了錯的知識給讀者。


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

泰國清邁 // 泰北清邁麵

《Huen Phen》的Khao Soi / 拍攝:老陳

澳門的泰國菜,種類貧乏,我有說錯嗎?數數吧!

湯要冬蔭功,前菜是醃生蝦、醃粉絲、炸蝦餅、炸春卷,主菜是香葉包雞、泰式炒通菜、富貴魚、紅咖喱、綠咖喱,飯麵類就是炒貴刁、菠蘿炒飯、雞飯等,再來個木瓜沙律,喝個椰青,十年如是,夠悶了吧?故我喜愛《沾記》(1+1面點),因他們供應天堂蝦、醃通菜及泰北生豬肉腸,比坊間的泰菜館多些選擇。

難免一般人對泰菜印象,有如洋人吃中國菜,不了解的話,以為中國菜就是北京填鴨、木須肉、咕嚕肉及魚翅湯,腦裡沒有八大菜系與南北口味之分。其實泰國菜也有南北口味,單是泰北的清邁便是好例子。

清邁位於泰國北部,氣候比曼谷清爽,因受寮國(老撾)的影響,吃的也大不同。就以基本食糧來講,清邁人通常吃糯米飯(Khao Niew),用手捏成一口大小的糰狀吃,又可蘸醬汁吃,但旅客不慣的話,也可叫白飯(Khao Suay)。不過到清邁,當然要試Khao Soi這種麵食。

華人愛叫Khao Soi做清邁麵,但其實源自寮國,在寮國也吃得到。要形容的話,其實是碗不太辣的椰汁咖喱湯麵。湯底味道比緬甸的椰汁雞麵複雜,而且更香濃。麵底有點像我們廣東的粗麵,不過較粗身,且沒有彈牙口感。上邊會放些炸麵條,賣相相當豐富。

至於配料,通常就是Moo(豬)、Neua(牛)或Gai(雞),任選一種。豬牛通常都是塊狀,而非肉片,雞也會一整隻雞鎚上,甚至兩隻,清邁文華東方的《Le Grand Lanna》甚至用雞扒肉。不論選哪一種,肉質也是燉煮的口感,像台式的紅燒牛肉,試過幾家都很入味,沒有湯渣的感覺。

在當地吃Khao Soi,必附上一碟酸菜、生乾蔥及青檸。我見當地人都猛下青檸汁吃,我則喜歡原味,吃時佐以酸菜及生乾蔥,不怕膩。

有一家開了廿年的,叫《Khao Soi Samer Jai》,不少旅遊雜誌也介紹,這間試得過,湯底特別富椰香,集咸甜鮮的層次,我沒有騙你的。《Huen Phen》也好吃,雖椰香未夠《Khao Soi Samer Jai》濃,但也鮮美,難怪不乏當地人幫襯。而清邁文華東方的《Le Grand Lanna》,賣得貴,索價240泰銖,即港幣五十多元,但湯底的濃郁又是另一境界,一班朋友來午餐的話,不妨叫碗分吃。

七十年老字號《Khao Soi Lamduon》,所賣的Khao Soi可謂最普通,主要是湯底未夠濃郁,椰香不足,但並非難吃的,只是我試過上述更好的,有了比較而已。如你未吃過Khao Soi,先來《Khao Soi Lamduon》吧!也會覺好吃的。順帶一提,不論曼谷或清邁,我也試了多家泰式凍奶茶(Cha Yen),這裡的可謂最好喝,味道最香;而沙爹也是首選,竹籤上除有醃過的肉片外,還在底部插著肥膏粒,蘸沙爹醬然後通通送到口中,肥膏粒爆發著甘香,我最喜歡,女士們或已皺眉頭。

吃Khao Soi,必附上一碟酸菜、生乾蔥及青檸 / 拍攝:老陳

配雞肉的話,通常給你雞鎚 / 拍攝:老陳

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

正宗葡餐的前菜 - 《Antonio》、《百姓》(Banza)、《葡國美食天地》(A Petisqueira)

《Antonio》的陶盤燒葡腸 / 拍攝:老陳

在澳門,既有澳葡菜這分支,也有傳統的葡國菜式,但未必可隨便找到。

韜韜的《日日有食神》出街,首集便介紹澳門美食,其中有介紹氹仔的《百姓》(Banza),這店賣的就是正宗葡菜,我頗喜歡。怎知道他們賣的是正宗葡菜?很簡單,看餐牌便知道。

以下先談一些前菜。

正宗葡菜,前菜通常有豬耳沙律(Orelhada)及八爪魚沙律(Salada de Polvo)。這兩款菜式,雖叫作沙律,不過非以菜為主,通常是用生洋蔥及平葉芫荽(Flat Leaf Parsley),混以欖油及白酒醋來做。份量一般不會太多,非常醒胃,風味十足。好吃與否,豬耳是否爽脆,八爪魚是否鮮美,也是關鍵。

有一款正宗葡國前菜,經典非常,就是風乾腿(Presunto)。看葡文便知,葡國的風乾腿,其實跟意大利的風乾腿(Prosciutto)一樣,也是鹽醃風乾的豬腿,不過大家接觸意菜,以為只有意大利的巴馬風乾腿(Prosciutto di Parma)專美,反而不知葡國的黑毛豬風乾腿昂貴非常,比意大利巴馬(Parma)甚至San Daniele也更優質、色澤更紅潤、油脂更豐腴甘香。只要吃過,便會移情別戀,不再想念意大利的。(Prosciutto di Parma即是英文的Parma Ham)

葡國南部Alentejo出產的風乾腿,所用豬隻,是為Pata Negra,直譯是黑蹄,名符其實就是黑毛豬,亦即是伊比利亞豬(Iberian pig)。其實眾所周知,葡國與西班牙同在伊比利半島,所以西班牙的風乾腿,也是黑毛豬所製,故西班牙風乾腿叫作Jamón Ibérico,最高級是Jamón Ibérico de Bellota,零售價二百元才得六片,到西班牙餐館吃就更不得了。

怎個吃法?通常不會像意大利般配蜜瓜,反而簡單的配以麵包,再送葡萄酒就是。

至於葡國臘腸,不陌生了吧?正宗的葡國菜,通常會找來陶盤,上隔盛之,下邊倒少許白蘭地,即席燒烤,然後分之當前菜,葡文叫作Chouriço Caseiro Assado na Canoa。燒好後,不過份油膩,入口不死鹹且香口,便是好東西。順帶一提,凡見菜式寫著Assado,就是燒烤,如見臨時餐牌,只得葡文而沒有中文,也可靠Assado一字略知是甚麼煮法。

還有燴雞雜(Pipis)及葡國芝士,也是正宗葡餐的前菜,但我不太熟悉葡國芝士,大家有機會吃正宗葡菜時,可輕嚐之。

註:以上菜式,可於《Antonio》、《百姓》(Banza)及《葡國美食天地》(A Petisqueira)找到。

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

已結業 // 前《沾記》泰國菜

註:本文於2009年03月01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到荷蘭園,鑽進二馬路,就是俗稱泰國街的地方,澳門人都知道,不用我多講。以往有家泰國菜,味道奇好,叫《沾記》,早些日子關上大閘,沒有營業,不會是金融海嘯的影響吧?細看閘門上的告示,原來搬到新口岸去,就在理工的斜對面,並換了店名,叫《1+1麵店》。明明是泰國菜館,何解叫麵店?其實那舖本是麵店,後來《沾記》搬來,沒有改名,就沿用《1+1麵店》這名字。

某夜有空,兩公婆跟少陳兩口子往試之。

醃生蝦吃得多,試過天堂蝦否?少陳極力推介,一於試之。“天堂蝦很辣的。”老闆娘這樣忠告,不過我們都是嗜辣之徒,叫老闆娘即管放馬過來。所謂天堂蝦,是以魚露、紅椒粒、生蒜片、檸檬葉絲及薄荷葉來撈生蝦,入口酸酸辣辣,滿口檸檬葉香氣,味道極具層次,果然沒介紹錯!

吃菜類,又是泰式通菜?太悶了吧?老闆娘推介醃通菜,就這個吧!上桌,見大量通菜,被處理得像天婦羅般,有層薄薄的炸漿,入口鬆脆而不油膩,很好!而且還拌以鮮魷、鮮蝦、肉碎、生洋蔥及炸蛋等成,這個值得一試。

這裡提供一種醃泰式豬扎肉,翻查資料,其實是泰北一種叫naem maw的腸,以生豬肉、豬皮及糯米,混入蒜及辣椒,放入瓦煲中醃個三天而成。伴碟有生蒜片、花生及薑粒,跟《家家寶》的賣相一樣。味道微酸,其實已吃不出豬肉味,不過頗為煙韌彈牙,下酒不錯。

蠔仔餅也出色,蠔仔大粒而飽滿,下得也多,絕不欺場,蛋煎得表面焦香,內裡嫩滑,整體上勝過某酸辣粉的蠔餅很多。

在泰國餐館喝飲料,多數人愛椰青,我則建議喝泰式咖啡及奶茶。後者顏色橙得過份,跟曼谷喝的一樣,其實是食用色素作怪,不用擔心。另外也可試綠水,當然不是金寶鐘,而是泰國的綠糖水,芬達有出現成的;來個冰杯,倒滿綠水,冰凍可口,愛紅色的也可叫紅水,不過怕香蕉油味的話,就別叫這飲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