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

香港 // 湛江‧清遠‧新鮮雞 - 《新鮮雞飯店》(已結業)

註:本文於2010年05月30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香港貴為美食天堂,薈萃中西佳餚,誰也知道,哪用我多講!粵菜、杭菜、京菜、日本菜、法菜、意菜、西班牙菜等,要多正宗都有,只要肯花錢,水準都不會差。不欲破費,又想嚐到好味道?揀些地道港人日常用餐的地方吧!當中也不乏好店的。

    例如堅尼地城,這等偏僻住宅區,一般購物為主的旅客並不會踏足,不過吉席街有家“新鮮雞飯店”,其貌不揚,卻店如其名,每天提供新鮮靚雞,分別有白切湛江雞、白切清遠雞、豉油文昌雞及烏雞湯。

    來幫襯的,多是街坊,還有愛吃新鮮雞的食客,畢竟對香港人來說,新鮮雞已買少見少。有啥好吃?當然吃雞!不過幫襯之日,文昌雞已沽清,烏雞湯亦未煮好,兩者皆無緣一試,可惜。故只叫了湛江雞及清遠雞兩個套餐,另外再試鹵水獅頭鵝拼珍肝。

    未幾,灼生菜鯪魚球上桌,乃套餐送的。鯪魚球混有細碎的蝦米,咬落口感略彈牙,沒泥味,不俗。最妙是那豉油,不死鹹,淡淡鮮味沒喧賓奪主,皆因那是老闆精心挑選的日本豉油。

    雞上桌,先試湛江雞。一碟有四分一隻,用的是大騸雞,即閹了的公雞,肉地明顯比清遠厚。入口皮爽肉脆,不霉不韌,口感甚佳,且雞味濃郁,名副其實吃雞有雞味,水準很高。薑茸也不馬虎,乃每天人手刴成,呈粒狀,混有葱粒,旣香又有口感。

    清遠雞又如何?同樣有四分一隻,用的是雞項,即雌性,體形比湛江雞小。入口驚覺肉質細緻嫩滑,而且清甜幽香,回味無窮。與湛江雞比較,這是溫文爾雅的少女,湛江那個則是活潑爽朗的可人兒,同樣吸引,各有各好。順帶一提,以上套餐皆送白飯。

    最後輪到鹵水獅頭鵝拼珍肝。起初沒抱太大信心,但鵝肉入口,不死鹹,有淡淡鹵水香,咬落肉質鬆化,又不失彈性,水準算是不錯。不過論潮式鹵水鵝,於我而言,還是上環幾十年老字號陳勤記最得我心。

    (香港庶民味道‧一)

 門面

 清遠雞

 薑茸每天晨早人手剁生薑而成

 湛江雞

 鹵水獅頭鵝拼珍肝

灼生菜鯪魚球,雞套餐送的

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

已搬遷 // 正式葡國菜《亞豐素三世》

澳葡菜,與正式的葡國菜,其實不難分辨。

揭過餐牌,見有葡國雞、非洲雞及咖喱蟹等,即混有馬來西亞的椰汁特色,還有印度的咖喱煮法,那便是澳葡菜,乃葡國當地沒有的。

如沒上述菜式,反而有葡國大白烚(Cozido à Portuguesa)、麵包海鮮(Açorda de Marisco)及豬耳沙律(Orelhada)等,便代表此店主打正式的葡國菜,如《António》、《Oporto》、《百姓》及《葡國美食天地》。

論正式葡國菜,有間叫《Alfonso III》的小店,環境簡陋,地方狹窄,菜式賣相粗豪,不過卻有葡國家鄉的味道。所以每到晚上,都充斥葡國籍的食客,如沒訂檯的話,休想立即有位。

吃葡菜,可能大家已像吃中菜一樣,眾菜式上桌,大家便分吃之。其實,應跟意菜及法菜相若,分前菜、飯類、主菜、甜品、咖啡或烈酒的次序來吃,來一瓶餐酒佐餐則更好。前菜、咖啡及烈酒一環,最受港澳人所忽略,甚至有人覺得侍應幫你收拾餐具後,問你要否甜品及咖啡,乃店家想多賺你錢,其實不然。

亞豐素炒蜆 / 拍攝:老陳

想點前菜,究竟有啥選擇呢?亞豐素炒蜆絕對是首選。

一般西洋炒蜆,多是用白酒、蒜茸與芫荽煮成。亞豐素炒蜆則以番茄汁、茄膏及葡腸粒來炒,令醬汁既香且濃,味道有層次,又不怕掩過蜆的味道。

蜆肉肥美,味鮮甜,與醬汁的味道互相融合,不錯不錯。

豬耳沙律 / 拍攝:老陳

豬耳沙律(Orelhada),是地道的葡式前菜。

葡國人吃豬耳,並不出奇。做得好的豬耳,口感爽滑,不硬不韌,一吃便知好與否。拌以欖油、白醋及芫荽等,香氣四溢,非常開胃。有些食客會誤會,以為凡沙律皆有菜,其實不然。

葡式炒豬肝 / 拍攝:老陳

葡式炒豬肝,也是地道非常的前菜。別以為只有中國人才吃豬肝,單是法國人也有豬肝的菜式。

不過慣吃爽口豬肝的廣東人,必然覺得葡式的煮得過熟,所以吃這前菜,得抱另一態度去試。

汁惹味,薯仔稍炸過,表面略脆兼香口。豬肝是嚡口的,得注意,但不腥,味也濃郁。

風乾腿配蜜瓜 / 拍攝:老陳

還有啥選擇呢?不妨試試風乾腿配蜜瓜(Melão com Presunto)。

多數人都認識意大利的風乾腿,尤其來自巴馬的巴馬風乾腿(Prosciutto di Parma)。不過比巴馬更好的,還有意大利另一出品Prosciutto di San Daniele,不過乏人問津。

比意大利更好的,就是伊比利亞黑豬風乾腿,肉質油潤甘香,不論味道與香氣俱佳。西班牙叫Jamón Ibérico,葡國則叫Pata Negra,兩國都在伊比利亞半島(Iberia)上,都以同樣品種的豬來做風乾腿。到香港的《Great》,或是澳門的《百利來》看看,便知西班牙及葡國的風乾腿比意大利的貴。葡文的Presunto,就是意大利文的Prosciutto,同樣解作風乾腿。

俄式沙律配石斑與蝦 / 拍攝:老陳

有一種前菜,並非每天供應,就是俄式沙律配石斑與蝦(Salada Russa com Garoupa e Camarão)。

Garoupa即Grouper,解作石斑;Camarão是蝦;Russian salad原名為Salade Olivier,於1860年由莫斯科的Hermitage餐廳老闆Lucien Olivier所創,不過他本身是比利時人。

看樣子,跟快餐店的賣相無異,不過並非用卡夫奇妙醬,而是歐洲菜常見的蛋黃醬(Mayonnaise)。

葡國的Salada Russa,常見用青豆、豆角、薯仔及紅蘿蔔,以Mayonnaise拌勻,加上切片的烚蛋便是。添上吞拿魚的,就是com Atum。添上蝦,就是com Camarão。如此類推。

這沙律的蝦與石斑也夠嫩,且有蝦味及魚味,並非嚼蠟貨色。那青豆並非一般的硬貨色,入口沒有粉粉的感覺,反而有鮮嫩的口感,大家屆時不妨吃真點。

八爪魚飯 是必吃的 / 拍攝:老陳

吃過前菜,輪到主菜出場。先介紹必吃的八爪魚飯(Arroz de polvo)。

跟意大利飯不同,葡式燴飯通常湯汁較多,且不稠,味道清鮮,與意大利飯的濃郁是兩個風格,連飯粒也非短身米,故不求煙韌度。

不過煮法跟意式的大同小異,一般來講,先煮軟洋蔥碎,再略炒八爪魚塊,下鮮茄、湯及飯煮成。

如何欣賞?八爪魚塊質軟不韌,飯粒充滿鮮味,且茄味不死酸,能與八爪魚味融為一體,這樣的八爪魚飯才是上品。《亞豐素三世》通通做到,不錯不錯。而且八爪魚塊下得多,每匙飯皆有之,絕不欺場。故每到此店,若人數夠多的話,必叫這飯。

葡國大白烚 是粗豪的葡國家庭菜 / 拍攝:老陳

再來的,是葡國大白烚(Cozido à portuguesa)。

此菜於《百姓》及《奧波爾圖》皆有,只於周日供應。至於《亞豐素三世》,由於周日休息,故不定期供應,得看你的運氣。

看賣相,甚粗豪,就像一堆湯渣,說實一點,其實是家庭菜。在葡國當地,此乃一家大小姨媽姑姐渡周末的菜式,一般都在家裡享用,極少餐廳會供應。

可能有人誤會此乃土生雜燴Tacho,其實是兩回事。Tacho是澳門獨有,主要材料是豬皮與雞,通常伴以湯汁。Cozido à portuguesa則是葡國地道菜式,源自葡國Beira區,是正宗的葡國菜。

用個大鍋,把原隻雞、五花鹹肉、大塊排骨、大塊豬耳、大條豬脷、原隻豬手、葡國血腸(Morcela)、葡國麵腸(Farinheira)、葡國臘腸(Chouriço)、紅蘿蔔、馬鈴薯、椰菜等烚成。單看材料,數量多,件頭大,便明白葡人為何要待周末才與親戚們分享。

以為白烚而已?覺得工夫並不繁複?其實每樣食材的烚煮時間也不同,要分開煮之,單是葡國臘腸與葡國麵腸的烚煮時間也不同。白烚並沒調味,單以五花鹹肉吊出所有食材的味道,最後才切件放碟上,殊不簡單。

澳門人都熟悉葡國臘腸,至於葡國麵腸,其主要原料是麵粉與肥豬肉,故質感軟綿,沒有葡國臘腸的彈牙口感。整體來講,我覺得《亞豐素三世》做的葡國大白烚,比《百姓》及《奧波爾圖》好。

常見配白豆飯,這裡則用上紅豆飯,也賣相粗豪。

葡國大白烚 配的 紅豆飯 / 拍攝:老陳

芥末牛柳 / 拍攝:老陳

通常吃葡菜,我不會試牛扒,皆因葡式牛扒,必是薄薄一片,沒有美式的厚身口感。

《亞豐素三世》的芥末牛柳則不同。正常厚度,伴以芥末汁,並附太陽蛋與炸薯條,認真不錯。

牛柳當然不是美國Prime或Choice級數,故不會以Fine Dining的角度去吃。客觀而言,牛味足,既嫩且腍,咬落有肉汁,水準不錯。芥末汁沒想像中的嗆鼻,用作蘸麵包,或作為薯條的蘸汁,相當之好。

最後提醒大家,在非繁忙時間叫這菜,會煮得更好,要知道小店人手不足,煮牛柳若未能專注,分秒之差會令牛柳有天淵之別。這是我試過多次的結論,大家還是早點去用餐吃吧!

炸薯條,隨 芥末牛柳 附送 / 拍攝:老陳
別忘記看這張備忘紙,內有是日特別菜式 / 拍攝:老陳
大家到此店幫襯,記得除了餐牌以外,還有廚師精心安排的特別菜式,另記於備忘紙上。以下兩款就是近期發現的驚喜。

釀魷魚,乃正式的葡國菜 / 拍攝:老陳

廣東人有釀青椒,把魚肉釀於青椒內。葡國人則有釀魷魚,把魷魚鬚免治,再釀入魷魚筒內。

葡文叫Lulas Recheadas,直譯也是釀魷魚,這叫法也正確,葡國人一看就知是葡國家鄉菜。

切開魷魚筒,內裡充塞免治的魷魚鬚。吃之,筒身不韌,免治惹味,乃值得一試的菜式。

內裡充塞免治的魷魚鬚 / 拍攝:老陳

鰵魚湯通粉 / 拍攝:老陳

另款不日菜式,乃鰵魚湯通粉,葡文為Massada de Corvina,是典型的葡國菜式,澳門坊間少見,也可一試。

聽到湯通粉,是否聯想到茶餐廳?不用怕,若是來到餐館,卻只是茶餐廳貨色,我又怎會介紹?

甫上桌,已聞到魚香,喝一口湯,確是鮮美,有魚味。湯底略帶番茄味,沒討厭的死酸,即不會如金寶湯般味道,水準不錯,絕非茶餐廳的感覺。魚肉嫩滑,不怕淡味,通粉不過腍,但建議大家盡快吃之,勿讓其浸太久。

坊間鮮見的麵包海鮮 / 拍攝:老陳

再介紹一款坊間鮮見的正宗葡國菜,餐牌有的,是為麵包海鮮(Açorda de Marisco),店裡譯作Seafood Bread Mousse。

源自葡國Alentejo區,以硬麵包,配合蕃荽、蒜頭及生蛋等煮海鮮,用蝦的話便叫Açorda de Camarão,用馬介休的話便叫Açorda de Bacalhau,用海鮮的便叫Açorda de Marisco。以硬麵包入饌,很像意大利中部Tuscana區的菜式風格。

賣相比《奧波爾圖》好,至於味道方面,麵包茸也有鮮味,跟海鮮不怕同床異夢,不錯。蝦肉彈牙,不霉,也鮮甜。不過對於廣東人來講,此菜式未必適合,若大家都想體驗葡國風情,不妨試之。

正宗的薯絲馬介休 / 拍攝:老陳

最後想談的,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葡國菜,就是薯絲馬介休(Bacalhau à Brás)。

相信不少人都吃過,因澳門多數葡國餐館也供應,但通常是炸的版本,慳水慳力,卻欠缺靈魂,因馬介休味都被封住,沒有滲到薯絲上。就像避風塘炒蟹,走油炸的,始終沒新加坡式生炒般入味。

此乃傳統的葡國菜,是數十種馬介休做法的其中之一。材料一定有馬介休,以及薯絲與洋蔥,並有蛋漿包住,否則都不合格。

一於來《亞豐素三世》試試,便會對薯絲馬介休改觀,一來馬介休味奇出,鹹香且鮮,二來味道層次複雜,因有洋蔥及蛋漿。邊喝酒,邊吃此菜,其樂無窮。太鹹?皆因沒佐酒而已,並非此菜式的錯。

餐後啡Bica,即葡人的Espresso / 拍攝:老陳

吃飽!最後來杯餐後啡吧!

叫杯Bica,正宗葡國餐館都聽得懂,即葡人的Espresso,濃縮咖啡是也,乃Beber Isto Com Açucar的簡稱,直譯是Drink this with sugar。

侍應聽到你叫Bica,知你熟葡國飲食文化,必然另眼相看,下次吃葡菜,不妨一試。

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

日本東京 // 炭火燒‧八劍傳‧生雞肉

註:本文於2010年05月23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加國的朋友遊日本,到達東京之時,碰巧我們也在,於是相約到下北澤,一嚐某知名壽司店的功架。豈料沒訂位者,一律被拒門外,失策失策,唯有隨便找家食肆醫肚。發現有間“炭火燒八劍傳”,規模不小,且全店滿座,心想質素不會差,於是齊齊試之。

    此乃連鎖加盟店,屬Marche Group旗下,同集團的還有多個居酒屋品牌如醉虎傳、居心傳及海心丸等。店如其名,主打炭火燒,食物種類繁多,至少達四十多種。一般串燒如雞肉及蔬菜等,只需港幣八元左右;稍貴的帆立貝或牛肉等,亦只是十五大洋左右;其他炸物及料理等,皆廿五元左右,便宜得很。愛酒之人更是開心,小瓶裝的新潟上善如水純米吟釀,只收你四十多元,在澳門的食肆喝最低級的清酒也是這價錢。

    我們此行有七人,故點了不少串燒。雖說此乃連鎖店,不過試之,發覺質素也不賴。尤其燒雞腎,外脆內嫩,非試不可。柳葉魚(多春魚)也有驚喜,新鮮炭烤,吃得出魚味,不像澳門的急凍貨又腥又霉。其他食物當中,可以一試炸鰯魚及他他雞,後者即南蠻炸雞,蘸粉漿炸雞肉是也,淋上白色的他他醬,頗開胃。另外還試了蛋卷、煎餃、燒魷魚、燒飯糰等,這些則不過不失。

    有否特別菜式?有兩種雞料理,一種生的,一種是半生熟。前者叫純和赤雞肉膾,乃變種韓國菜,因肉膾源自韓文,即韓式生牛肉。日本人以生雞肉代替之,同樣加上生蛋,拌匀食用(韓式的有雪梨)。不怕肚痛嗎?旣然人在異鄕,日本人做事又一絲不苟,我就大膽吃之。入口,沒想像中的腥氣,且肉質極嫩滑,唯獨雞味略遜,可能要煮熟才有雞味吧!半生熟的,乃雞胸肉Tataki,即略燒雞肉表面,保持外熟內生,就像常見的鰹魚片一樣。試之,比全熟的雞胸肉嫩滑得多,敢吃的話也不錯。

    最後飮飽食醉,每人才港幣八十多元,便宜得發笑。

    (東京之味‧六‧完)


 小瓶裝的新潟上善如水純米吟釀,只收你四十多元港幣

 純和赤雞ユッケ用的是生雞肉。ユッケ(Koshike) = 육회(Yukhoe),朝鮮漢字是「肉膾」,其實是韓式生牛肉的讀音。

 むねタタキ。むね = 雞胸肉;タタキ = Tataki

 大量串燒

タルタルチキン。即是炸雞配上Tartar sauce。

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

日本東京 // 色川‧日本產鰻魚飯

註:本文於2010年05月16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坊間的日式鰻魚飯,質感霉,鮮味欠奉,往往帶有泥腥味,兼有醬汁的死甜。其實都是現成貨,採用內地養殖鰻魚,在工場大量調味烤熟,然後包裝出口。食肆購入,翻熱後便奉客,跟速食無異。

    不過到東京吃,也未必是日本鰻,全因成本與貨源問題,故多數食肆亦採用內地工場貨。不過少數執着的食店,依然採用日本鰻。吃野生的,可找“前川”及“野田岩 ”,價錢不菲,且得看時令。吃日本養殖的,全年皆有,水準也甚高,是次便試了台東區的老店“色川”。

    創於一八六一年,至今已第六代。舖面不大,沒裝修,乃家庭式簡樸小店。只有廿六個位,要有排隊的心理準備。甫入內,陣陣炭火香撲鼻,皆因店主色川正則先生就在吧檯內烤鰻魚。風趣的他,邊幹活,邊跟食客談笑風生,令店舖洋溢親切感。店主是第六代,但廂房前的布簾寫着“五代目”,其實此乃老爸那代沿用至今。

    來這裡,不是吃白燒鰻魚,就是吃蒲燒鰻魚飯,沒他選,就是這份專注,令食物精益求精。鰻魚取自名古屋愛知縣的三河,每天鮮劏,先蒸煮,去除多餘油分,待客人落單時,才用幾支竹籤串起,放在炭爐上烤。雖在室內燒炭,但卻不怕大煙,全因店家採用貴價的備長炭,燒時無煙無火,且發出高熱,可迅速封住肉面鎖住肉汁。

    餐牌寫着“鰻魚重”,何解?乃以矩形木盒盛載鰻魚飯。分四個價錢,越貴越多鰻魚而已,皆送清湯及漬物。鰻魚飯一律蒲燒,即塗醬料來烤;想沒醬料?可叫白燒,但不能跟飯,日本人就有這種性格。鰻魚重上桌,鰻魚烤得微焦,新鮮熱辣,聞落有炭香,入口肉質軟綿,油脂豐腴,兼有魚味,並沒討厭的泥腥味,簡直是人間極品。醬汁最値得讚,不過濃,不死甜,沒蓋過鰻魚鮮味。飯也精彩,粒粒分明,入口煙韌,且帶醬汁的香甜,不知不覺便吃清光。

    地址是台東區雷門2-6-11。

    (東京之味‧五)


 《色川》創於一八六一年,只賣鰻魚飯

 第六代的色川正則先生

 待客人落單時,才用幾支竹籤串起鰻魚,放在炭爐上烤

 老爸那代(五代目)的布簾還未爛,故一直沿用

 上 鰻重 - 1,900yen

笩 鰻重 - 2,900yen

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

日本東京 // 東京百年老店‧佃權的關東煮

註:本文於2010年05月09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港澳人對於關東煮,這種東洋魚蛋小吃,通常都有壞印象,皆因吃過坊間缺乏鮮味的貨色,旣不彈牙,湯亦淡如水,便誤會日本人也吃着同樣東西。要知此物眞味,當然要到日本嘗之,且要找家像樣的。便利店的貨色?最好敬而遠之。

    本叫御田(Oden / おでん),關西人稱之為關東煮,其實日本各地皆有,種類稍異,風格也略不同。如名古屋,會以棗紅色的八丁味噌去煮,叫作味噌御田;香川縣以讚歧烏冬聞名,但有些烏冬店如鶴丸,也提供御田,吃時下些黃芥末味噌;大阪有間賣御好燒的老舖,更會把御田放在燒熱的鐵板上,再下粉漿,做出御田版本的大阪燒。

    至於東京的關東煮,就是最常見的版本,即清澈的鰹魚昆布湯底,呈淡啡色。要吃優質的關東煮,最好找家有歷史的老店,因經得起時代的洗禮,必然實力非凡。築地場外市場的“佃權”,便有一百四十二年歷史,即創業於明治元年(一八六八年)。自稱古今無雙,標榜江戶之味,專門以魚漿製作魚蛋類食物,如蒲鉾及伊達卷等。另有分店,除了賣魚蛋外,也賣關東煮,但不設堂食。像我們的魚蛋攤檔,大鍋湯中煮着自家製魚蛋,任客人挑選款式,不過會用發泡膠碗連湯盛之。

    站在店前,已見生意滔滔不絕,不少日本婦女幫襯,買些未煮的魚蛋回家。魚蛋種類達三十多種,型態不一,有炸過的,又有混了豆腐的,眞是目不暇給,不像港澳坊間的只得數款選擇。由於花款甚多,除認識竹輪(獅子狗)外,其他的也陌生,故我們隨便選一些,裝成兩碗分吃。

    總括來講,所有魚蛋都非常彈牙,且帶鮮甜魚味,一改魚蛋難登大雅之堂的印象,絕非小吃咁簡單。那煮魚蛋的湯,並非一般煮魚蛋水,而是鰹魚及昆布煮成。所以吃罷魚蛋,定要喝口湯,才頓感滿足,因滿口盡是鮮甜味也。

    想試的話,到築地4-12-5吧!下午三時便關門,且星期日休息。

    (東京之味‧四)


 《佃權》有一百四十二年歷史

 像我們的魚蛋攤檔,大鍋湯中煮着自家製魚蛋,任客人挑選款式

那湯是鰹魚及昆布煮成,極之鮮甜

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

香港《Trafalgar》的英國菜

《Trafalgar》的氣氛不錯。 / 拍攝:老陳

眾所周知,論歐洲飲食文化,意大利最有歷史,法國菜則最講究。(順帶一提,我指法國菜講究,並非指賣相精緻,因真正的法國菜也不乏平凡賣相。至於在碟上畫醬汁,或是食材放得美觀等,只是餐廳給大家的錯誤印象)

英國菜?單是炸魚薯條,已充滿快餐味道,還有那茄汁豆,也令人聯想到罐頭。就連已故英國廚神Elizabeth David寫的地中海菜烹飪書,也揶揄當時英國菜式遠不及意法等地菜式的層次。

八成客人是洋人。 / 拍攝:老陳

究竟英國菜是否如此不濟?要了解,當然最好到英國找幾家像樣的試試,皆因港澳都嚴重缺乏專門的英國菜。不過灣仔駱克道便有間英國酒吧,提供十數款英國啤酒之外,還有不同的英國地道菜式,見八成座上客也是洋人,便知食物質素跟外國相差不遠。

此店取名《Trafalgar》,乃源自倫敦Trafalgar Square(特拉法加廣場),懂得這地方的話,一看店名,便知是英式酒吧。我來幫襯的主要目的,當然是為了多款English Ale,即是上層發酵的英式啤酒。不過也先介紹有啥英國菜式。

Toad in the hole / 拍攝:老陳

Toad in the hole,直譯是「洞內的蟾蜍」,是典型的英式菜,將豬肉腸放在Yorkshire Pudding內,再加上濃濃的洋蔥Gravy來吃。

豬肉腸塞淨有口感,肉味鮮,沒急凍的雪味。

Yorkshire Pudding並非真是布甸,乃源自Yorkshire(英國約克郡)的食物,質感介乎麵包與蛋糕之間,是鹹點,吃席切燒西冷時最常見。其實英國菜式有不少Pudding字眼,大部分跟甜品的布甸無關,另一常見的是Black Pudding,即是豬血腸。

Gravy又是甚麼?即是那深啡的肉汁。此店用牛骨、牛筋及牛腩等煮成,夠濃味,別誤會是豉油西餐那些獻汁。

Steak & Kidney Pudding / 拍攝:老陳

Steak & Kidney Pudding,又是經典的英國菜,留學英國的人返來,一看就知對路。

燴好牛肉粒與牛腰,再釀入批皮內,焗好,便淋上洋蔥Gravy。有否發現,英國菜似乎總跟Gravy扯上關係?這就是層次上不及意法菜的原因。

Steak & Kidney Pudding / 拍攝:老陳

這店用上西冷扒及法國牛腰,算是落本。牛腰沒異味,跟牛肉一起吃,配合那Gravy,濃濃的,頗惹味,是佐酒妙品。不喝酒的話則難以體會,且嫌過鹹,是他的損失。

Fish ‘n’ Chips / 拍攝:老陳

Fish ‘n’ Chips,此乃無人不識的英國菜,即炸魚薯條。

以大塊魚肉,蘸粉漿炸成,再伴以炸薯條便是,隨碟附上Coleslaw(紅蘿蔔椰菜絲沙律)及Mayonnaise(蛋黃醬)。Malt Vinegar(麥芽醋)?這裡似乎沒有供應。

說句公道話,雖然貌似快餐店食物,但只要吃過,便知大不同。首先,他們炸得香脆,又夠乾身,其次是魚肉夠厚,質感不霉,整體來講很不錯。但硬要比較的話,我當然覺得澳門《壇香山》及《退休人士協會》的葡式炸龍利柳更嫩更好吃。

提供十數款的英國啤酒(English Ale) / 拍攝:老陳

Thomas Hardy’ s Ale 2006 / 拍攝:老陳

別忘記,這裡是酒吧,而最大的賣點,是其十數款的英國啤酒。

花多眼亂,選哪樣好?我首推Thomas Hardy’ s Ale 2006。

所謂Ale,是啤酒類型,乃上層發酵的啤酒之一,味道濃烈,富果香,除英國外,比利時及蘇格蘭等地也出產。其實最早期的啤酒,就只有Ale這類型,但難以保存,故後來慢慢被Lager取代成為熱門,大家日常所喝的淡啤酒如青島及生力就是Lager,有時又叫作Pilsener。

至於Thomas Hardy’ s Ale 2006,是一瓶Vintage Ale,即有年份之分,如高質素的葡萄酒般可作儲存,讓瓶內的酒液繼續發酵,最長可熟成廿五年之久,令味道更醇。

以大麥、小麥、黑麥、燕麥及Spelt(斯佩爾特小麥),加上天然井水釀造,甫開瓶,那股濃郁的麥香,已教人陶醉。帶點蜂皇漿的香氣,也像花香。入口,更是濃郁得甘美,層次複雜,餘韻甚豐,令人回味!酒精度高,達11.7%,與喝葡萄酒幾乎無異,不知不覺已飄飄然。

Fuller’s London’s Porter / 拍攝:老陳

Fuller’s London’s Porter,由Fuller’s出產,是倫敦唯一堅持傳統家族式釀啤酒的生產者。名符其實,是Porter(黑啤),來此店,大叫Harry Porter,侍應會知你想要此酒。

質素如何?我可以答你,絕對勝過愛爾蘭的Guinness!不過,一分錢一分貨,始終不能與Thomas Hardy’ s Ale相提並論。

Fuller’s London’s Pride / 拍攝:老陳

Fuller’s London’s Pride,是Fuller’s的另一出品,乃英國暢銷啤酒。以英國Ale來講,比較淡口,喝過前兩者的話,未必愛這個,不過當然濃過Lager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