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

新加坡 // 六十年叻沙‧Roxy

註:本文於2012年03月25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   論新加坡叻沙,當地有兩家是我認為最高水準的,一間是始創加東叻沙的“正宗‧加東叻沙”(Marine Parade Laksa),另一間則是老字號“Roxy Laksa”。

    熟知當地叻沙歷史的話,都知上世紀六十年代,加東地區的Roxy戲院旁,曾有檔口擺賣叻沙。而這店叫作Roxy,皆因就是當年擺賣叻沙那檔口,早於一九五二年便開業,至今已六十年歷史。

    第三代店主林瑞興說,他們的叻沙,堅持峇峇娘惹(Peranakan)傳統,所以跟坊間的不同,例如不剪短粉條,即不能單用湯匙吃,故要用筷子,且配料沒生螄蚶,只有烚蝦及潮州炸魚條。跟大家印象中所謂正宗的標準不同吧?其實剪短粉條用湯匙吃,乃“正宗‧加東叻沙”後來創的,而配料落生螄蚶,也不是傳統做法,只是後來大多數店跟隨,而令大家誤會是叻沙的標準而已。

    由於店主這份堅持,不隨波逐流,把傳統的飮食文化保留下來,故去年得到新加坡首屆“五大小販至尊”奬,亦是當地唯一得此奬的叻沙店,確是實至名歸。店主吿訴我,就連美國飮食作家Martha Stewart也曾慕名而來,並一起合照及留低簽名。

    堅持傳統,未必代表好吃,究竟水準如何呢?先講湯底,深黃色,不透光,表面浮着一層紅油,放有切碎的叻沙葉(越南芫荽),喝一口,盡是鮮甜濃郁的蝦米味,然後是椰漿的香濃,兩者味道達至平衡,誰也沒蓋過誰,而且醇厚得來質感順滑,水準高到不得了,單是這湯,已壓倒性贏了328、49及結霜橋三間店。

    以筷子夾粉條吃,旣爽且滑,也充滿湯汁的香濃,非常好吃。配料的烚蝦,看似普通,吃落便知爽彈到極,且味道鮮甜,是意想不到的。至於潮州式的魚條,吃落也爽嫩鮮美,實在回味無窮。整體來講,是超水準的,不枉我專程坐的士去吃。大家遊獅城,如未試這店,就認眞可惜了。

    地址:1220 East Coast Park Service Road, Stall 48 East Coast Lagoon Food Village;營業時間:上午八時半至晩上八時半;隔周三休。

(新加坡之味‧叻沙篇‧二)


 第三代店主林瑞興說,他們的叻沙,堅持峇峇娘惹(Peranakan)傳統

 熟知當地叻沙歷史的話,都知上世紀六十年代,加東地區的Roxy戲院旁,曾有檔口擺賣叻沙

 美國飮食作家Martha Stewart也曾慕名而來

 湯底深黃色,不透光,表面浮着一層紅油,放有切碎的叻沙葉(越南芫荽)

 以筷子夾粉條吃,旣爽且滑,也充滿湯汁的香濃

 跟第三代店主林瑞興合照

我認為這是新加坡最高水準的兩大叻沙店之一

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

已結業 // 撈麵專門店《COME撈 あえめん》

20120317_01.jpg
拍攝:老陳

雀仔園本來有間小型的廣東麵店,吃簡單的廣東麵,有鯪魚球之類的,不過於去年已結業。

後來大裝修,換成門面光鮮的食店,將九成舖位用作開放式廚房,只餘四個吧檯位作堂食,有點光顧日本屋台的感覺。

20120317_02.jpg
坐吧檯位堂食,有點日本屋台感覺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3.jpg
九成舖位用作開放式廚房 / 拍攝:老陳

店名叫《COME撈》,有「襟撈」之意,廣東話大慨是「越做越長久」,好意頭也。

招牌有日文,寫著「あえめん」,就解作「撈麵」。順帶一提,日本真有這叫法,不過撈的當然是日本式麵條。

簡單來講,就是一間撈麵專門店,主打撈麵,還有簡單的餸菜與小吃。

營業時間頗長,由早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,堂食為副,外賣為主,不過難請人,人手尚不足,如非叫大量食物的話,建議大家最好自取。

跟店主聊天,知道原來是幾位年青人的創業作,怪不得招牌充滿年青人氣息,牆上亦放有數個BE@RBRICK。

20120317_04b.jpg
牆上放有數個BE@RBRICK / 拍攝:老陳

食物方面,算是Mixture風格。有廣東式的清湯腩及豉油雞翼等,又有港澳式街邊麵的咖喱魚蛋豬皮魷魚,亦有緬甸式的油麵加炸蒜,就連日式的溫泉蛋及燜腩肉也有。

記得初開張時,網上有不少聲音說細份且吃不飽,店主留意到外間反應,於是要求麵廠將生麵份量增加50%,故如今光顧的話,麵底份量十足,相信可滿足不少求飽的客人。

其實於我而言,細份是沒問題的,因廣東麵向來就是小吃,不同於北方人當正餐,故細份是應該的,二三十年前也如此,幾口便吃完,故當午飯吃的話,向來都要加底。

不知何故,如今年青一代的觀念已變,經常說麵太少吃不飽,可能嫌加底太貴?還是因為日式拉麵、韓式麵、雲南米線等大份量的麵食出現?但這趨勢實在是奇怪的,反而泰國及新加坡當地仍保留到廣東粉麵的細份傳統。

20120317_04.jpg
連日式溫泉蛋也有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5 日式燜腩肉撈油麵

雖為「日式燜腩肉」,我覺得真正日式的話,應要更甜更鹹方對路。不過這樣的話,配粉麵便不夾,反而是用作佐酒或佐飯。

或者是上述原因,所以此腩肉的調味溫和,不過份鹹,好處是吃得出淡淡的豬肉味。

肉的質感不過份腍,也不韌,頗有彈性,是不錯的。

肥膏質感略彈牙,不油膩,非入口即溶那種,這處理非常之好,尤其適合怕肥膏人士。

要是挑剔的話,是油脂未夠甘香,但整體已很不錯。

麵底方面,份量不少,跟開張時已大不同,味道也改善了,撈得不過份鹹,略帶甜香,有點《百樂門》撈油麵的感覺,算是頗佳的。

油麵是扁身那種,煮得不過份腍,仍有質感,很好。若然再煙韌一點的話,當然最好。

20120317_07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8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5 清湯牛腩撈米

既然主打撈麵,麵中無湯,那該如何處置清湯腩?答案是連湯另以碗上。

清湯牛腩包括牛腩及蘿蔔,湯汁味道清鮮,略帶白胡椒味,著實不錯。

牛腩軟硬適中,不韌也不過份腍,甚彈牙。味不淡,也鮮美,若然牛味更出就更好。

蘿蔔實淨,也算入味,帶蘿蔔的甜味。若再煮得稍腍一點,相信質感會更好。

整體而言,這價錢來講,清湯牛腩的水準算是交足貨有餘,不錯不錯。

撈米份量不少,適合胃口大的男士,不過比起生麵及油麵,米粉則撈得未夠味,而且有點乾,我猜是米粉易索汁的關係。

建議煮後輕隔水以保留水份,撈時重手調味,或加腩汁之類,相信會更好。

20120317_10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0 京都炸醬撈生麵

一般來講,「京都炸醬」是指廣東式的紅色炸醬,不同於中國東北的深啡版本,而且是酸味為主,而不是吃麵豉醬的甜香。

而《COME撈》的「京都炸醬」,非紅色,嚴格來講是自家創作,以肉碎及榨菜為主要材料。

在此不談正不正宗,單以味道計,這炸醬味道足,鹹度夠,算是惹味。

肉碎是偏幼細的,而榨菜則切丁,榨菜經過處理,故質感腍身而非爽,也不太鹹,更適合用來撈麵。

生麵沒鹼水味,質感實淨中帶彈牙,不過份腍,且撈得不太鹹,是不錯的。若然有下少量的油來撈,相信質感更是順滑,會更不錯,因一般廣東麵舖必下油去撈麵。

20120317_11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7_12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0 豉油雞翼撈粗

豉油雞翼乃一整隻的,即除了雞中翼外,也有雞上槌及雞翼尖。

煮得夠深色,吃落不過份鹹,味算夠,乃溫和的,很不錯。

肉質實淨,不黐骨,入味度則中等,換個角度看,是吃得出肉味。

挑剔的話,會覺得豉油可做得更鮮味,才更突出這是豉油做的食物。

20120317_13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0 咖喱牛筋丸撈油麵

咖喱不辣,而且不太明顯,不知何故。

牛筋丸質感爽彈,也有牛味,算是不錯。

20120317_14.jpg
拍攝:老陳

MOP$8 溫泉蛋

用的是《Gi 蛋》的「味付半熟玉子」,乃本澳的品牌。

蛋黃呈半熟的流質狀態,非常不錯,如挑剔的話,蛋黃剛好凝結而不流出來會更好。

蛋白未算太硬實,也佳,調味上未算過份,只略吊味而已,很好。

最後提醒大家,溫泉蛋是冷的,大家要有心理準備,我則覺得這是撈麵的難處,因不可像日本拉麵般有熱湯浸著。

20120317_15.jpg
乃本澳品牌的包裝貨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1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5 腐乳生菜

加上腐乳,比油菜多添一份餸菜的感覺。

生菜灼得爽口,質感不錯。

腐乳有被調較過,味不算過份濃,其實可以再添一點,腐乳味再出一點就更好。

20120317_17.jpg
辣椒油辣度中等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5.jpg
營業時間頗長 / 拍攝:老陳

總結:

甫開張時,不少批評說其份量小及太鹹之類,店家因此而將麵量增加50%,還有鹹度已作改善。

撈油麵、撈生麵及撈米之中,我覺得「撈油麵」比較好。

因生麵來講,比不上廣東麵家,雖然《COME撈》已算不錯。而撈米則淡口及乾了點,有進步空間。

配料方面,最值得試的是「日式燜腩肉」及「清湯牛腩」,尤其後者,以MOP$25(連麵)來講,交足貨有餘!

溫泉蛋也值一試,不過撈麵沒湯,溫泉蛋唯有冷著吃,落餐前要清楚這點。

整體而言,是間不錯的小店,值不值得跨區光顧則見仁見智,我覺得如在附近上班或居住,也值得來個午餐或晚餐。

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

手工製作!《勝誠》重慶酸辣粉

20120316_01.jpg
拍攝:老陳

三年前,香港深水埗的《傷心酸辣粉》甫開張,我便過大海試其重慶酸辣粉。

湯中浮著厚厚的紅油,沒天花龍鳳的配料,只有花生、榨菜粒及少量肉碎。夾一口紅薯粉吃之,既酸且麻,那味道層次之複雜,口味之對路,實在驚為天人,令我一吃上癮,念念不忘。

不過返到澳門,就是吃不到對路的口味,不管經常爆滿那些店,還是熱門的外賣店,就是做不到「麻、辣、酸、鮮」兼而有之的境界。

歸根究底,是辣中不帶麻,已經大打折扣,且酸味單靠酸菜而沒有黑醋,是完全不行的;還有湯底味道太溫和,毫無鮮味,也不行。雖然這樣的味道,會較適合大多數的澳門人口味,但不對路就是不對路,我覺得沒享受可言。

20120316_02.jpg
拍攝:老陳

要吃一碗對路的重慶酸辣粉,難道真那麼難?

有間位於北區的,去年才開店(接手),叫作《勝誠咖啡室》,但別以為會有茶啡包治供應,皆因此乃百分百的重慶酸辣粉店。

門面寫著「天下第一粉」,並非店家自誇,實在是「重慶酸辣粉」的通稱,識貨的老饕一望就知「有重慶酸辣粉吃」。

味道對路嗎?向店員提出要麻辣,既大辣,還要添辣油,便可吃到對路的口味,雖然水準只有《傷心》的八成。

不過比起澳門坊間的出品,已算是對路到極,十分好吃的了。

20120316_03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6_05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8 淨手工酸辣粉

對路味道tips:要叫麻辣、大辣、多辣油、紅薯粉

吃一碗好的酸辣粉,最重要是湯底,還有「麻、辣、酸、鮮」的調配,故重點不是甚麼配料,只簡單的花生、榨菜及少量肉碎便行。

不過此店沒榨菜及肉碎。(榨菜不等於酸菜)

正宗的酸辣粉,一定吃「紅薯粉」,其他如米粉或桂林米粉,都吃不出神髓來。

何謂手工酸辣粉?就是指紅薯粉也由店家自製,而非現成工廠貨,誠意十足了吧?

所以此店的紅薯粉,一吃就知對路,那軟糯同帶彈性的質感,完全拋離坊間的出品,貼近《傷心》的水準,試過就知我沒誇張。

湯底味道呢?因我叫了麻辣,也要求多辣油,故十分對路,辣中帶麻,酸得開胃,是花椒粉與黑醋的成果,非常不錯。

而且味道不溫和,夠濃味,十分像樣,其實是豬筒骨加老雞與藥材等煮成,很好!

吃罷頓覺滿足,過足癮也!

20120316_06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6_07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5 田雞手工酸辣粉

其實吃酸辣粉,我覺得不用選配料,因淨吃的話,再另叫點小菜,已甚足夠。

而且鄰埠賣正宗重慶酸辣粉的《傷心》,也是沒配料的,只簡單的加上花生、榨菜及少量肉碎。

不過澳門坊間的店,每家都太多配料選擇,也難怪《勝誠》遷就澳門人,而提供大量配料選擇。

加配料的話,也不算貴,例如加牛肉、排骨及自製牛肉丸等,亦只是MOP$22。至於肥腸及肉片,則是MOP$24。

而這個加田雞的,就是MOP$25。

田雞水準如何?算是不錯,質感彈牙,吃得出是新鮮的。

20120316_08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8 牛肉手工拉麵

吃拉麵,別以為就是日式,因為「拉麵」這叫法本來是中國的。

跟紅薯粉一樣,拉麵都是自家製作,故稱為手工拉麵,同樣充滿誠意!

湯底鮮甜,也頗自然,不會過份鹹,最欣賞是不會亂說甚麼豬骨湯底。

拉麵質感柔韌,雖未至於很煙韌,但也有質感,並非過腍,很不錯。

牛肉不是廣東式的生灼牛肉片,而是燜好的牛肉再切片,質感不韌,但也非吃嫩滑的。

味道不淡,若牛的鮮味更出就更好。

20120316_09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6_10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8 涼拌海帶

註:指定要麻辣

浸滿紅油,很怕吧?

其實四川重慶食物,如果不油,我反而覺得很怪呢!例如口水雞。

迷信吃辣會熱氣的,吃點寒涼的海帶,心理上得到平衡,最為感覺良好。
海帶不過份硬,辣中帶酸,頗醒胃,不過還未夠麻,可能怕我吃不慣吧?

20120316_11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8 涼拌土豆絲

註:指定要麻辣

「土豆」即廣東話的「薯仔」,大家也應知,不用我多講。

土豆絲略爽,拌得既酸且辣,醒胃非常,吃罷頓覺開胃,非常好吃!

但若然怕辣怕酸的話,或會不喜歡。

20120316_12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8 五香牛肉

當然不是廣東式的牛肉片,故不是吃嫩滑的。

這個做得非常入味,醃料夠味,鹹度也足。

順帶一提,鹹度不足則不像樣,別以廣東菜的清淡來比。

牛肉質感方面,不怕韌,吃落略鬆化,也不錯的,佐啤酒就更好。

20120316_13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0 麻辣肚絲

「肚絲」就是切絲的豬肚。

拌得未夠入味,故肚絲未算很濃味,可能適合不愛濃的的食客,我則覺得調味上可重手一點。

20120316_14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5 青瓜皮蛋

這個比較遜色,因青瓜不是切大件,故吃不到青瓜的爽脆與清爽(以川式涼拌來比)。

而皮蛋方面,也不夠溏心。

汁醬來講,也是未夠味,不知何解。

整體而言,是有點失望的。

20120316_04.jpg
拍攝:老陳

總結:

要吃得對路,記得要「麻辣、大辣、多辣油、紅薯粉」這組合。

而對路的主因,乃黑醋與花椒粉的運用,跟一般只用酸菜及辣椒的大不同。

但重慶酸辣粉這食品,吃得太對路,又未必適合廣東人口味,尤其澳門人。

所以好吃與否,真見仁見智。我呢?當然覺得好吃。

怕辣人士,可試不辣的手工拉麵,水準也不錯的。但別捉錯用神,以為是日式拉麵。

最後提醒大家,店家的牛丸、豬肉丸、墨魚丸都是自家製,但水準未見標青,故我有拍照亦不刊出來了,免大家誤會嘛!

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

新加坡 // 真正原創‧正宗加東叻沙

註:本文於2012年03月11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   遊獅城,吃叻沙,乃指定動作,相信沒人反對。

    新加坡叻沙特色,是椰香與蝦米香兼而有之,而且味道濃厚,與馬拉的亞參叻沙(Assam Laksa)不同風格,並非酸味及魚味為主。旅客最熟悉的,相信是加東地區的“328”及“49”,尤其前者,不少港台明星也光顧。但講到原創,甚至我認為最正宗兼最有水準的,卻隱沒在Bedok North的組屋的小型熟食中心內,無遊客問津。

    名字簡單,就叫“正宗‧加東叻沙”,英文是Marine Parade Laksa,由店主黃國雄先生的父親及伯父創於上世紀五十年代。店主透露,其伯娘是娘惹人(Nonya),熟悉娘惹叻沙做法,於是將之改良,以椰漿及蝦米做湯,加烚蝦及魚片做配料,創出獅城獨一無二的叻沙。初為挑擔擺賣,後在加東的49號門牌入舖(即現今49的位置),故又叫加東叻沙。

    經營近四十年,他們搬離原舖的兩年間,該區忽然湧現大量自稱加東叻沙的店,自此以後,遊客只懂光顧這區,反而不識最好吃的原創店在哪。

    不少人也聽聞,獅城當地吃叻沙,只會給你湯匙,並沒筷子,因粉條已切細段,客人直接當湯吃便行。事實呢?只是328及49給你的印象而已,因首創此吃法的“正宗‧加東叻沙”,也照樣給你筷子的。

    來一碗叻沙,湯底深黃色,浮着紅油,先喝一口,頓覺蝦米味濃郁,非常鮮香,椰味足之餘,沒蓋過蝦米鮮味,兩者共存,味道層次豐富,十分出色!配料只有烚蝦、切條魚片及生螄蚶,沒有豆卜及烚蛋,十分對路。蝦出奇地爽口彈牙,且蝦味鮮甜,很驚喜;魚條又爽又鮮,也是意料之外;螄蚶也鮮美非常,毫無腥味,而且滑中帶爽。湯上有堆綠色碎,是切碎的叻沙葉,其實即越南芫荽,因叻沙常用故名之。粉條貌似米線,質如瀨粉,極之爽滑,在濃厚湯底洗禮下,亦鮮味無窮。最後把湯也喝光,認眞滿足。

    地址:Blk 128 Bedok North St 2, #01-02;營業時間:上午九時半至傍晩五時。

(新加坡之味‧叻沙篇‧一)


 隱沒在Bedok North的組屋的小型熟食中心內。

 名字簡單,就叫“正宗·加東叻沙”,英文是Marine Parade Laksa

 店主黃國雄先生


 來一碗叻沙,可見有筷子,並非只有湯匙

 湯底深黃色,浮着紅油

跟店主黃國雄先生合照

已結業 // 新加坡美食快餐店‧《小紅點》

20120310_01.jpg
拍攝:老陳

註1:本為兩篇食評,2014年再整合成一篇

註2:本專欄食稿,向來是客觀的食評與分析,未必代表推介,敬請留意!

寫澳門的新店,真的寫未完,因近來飲食界又添一員,是一間專賣新加坡美食的快餐店。

其實二月時曾經試業,不過由於人手不足,故於二月十三日突然宣佈暫停營業。

店名叫《Little Red Dot 小紅點》,門面以紅色為主,非常醒目,且位於旺區的當街位置,相信不少人早有留意。

設於二樓,食客須上樓梯而往,以前光顧過《東北人》的話也應知道。

20120310_02.jpg
拍攝:老陳

環境是快餐店格局,簡潔舒服為主,不過卡位太窄,而檯也太細,這方面確有改善空間。

叫得快餐店,當然是自助式經營,大家先自行購票,然後店員會為你送上食物。

不過要注意一點,就是飲品及湯類要先自取,這個流程則有點奇怪,希望將來會改善吧!

20120310_03.jpg
拍攝:老陳

餐牌方面,暫時只有六個套餐,包括「海南雞飯套餐」、「肉骨茶套餐」、「新加坡叻沙」、「馬來椰漿飯」、「印度煎餅配咖喱雞」及「金枕頭」,除了最後的金枕頭屬創作菜式外(類似《新益》的咖喱雞包),其他的都是新加坡當地常見食品。

其實還有福建炒麵、馬來炒麵(Mee Goreng)、炒粿條及沙爹等新加坡當地食品,但暫時未有供應,相信也是人手問題吧?

20120310_05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2 新加坡咖啡

在新加坡歎咖啡,一般都指海南咖啡,在當地,同時會提供咖央多。

看這杯,並不是新加坡當地的傳統海南咖啡杯。

傳統的海南咖啡杯,不止有花紋,而且是厚身的瓦杯,容量是120毫升左右,並附上杯碟。

雖然新加坡也不是每間店都採用傳統海南杯,不過多數是沒花紋及厚度略不夠而已,大小與杯形也大致相同的。

(新加坡《亞坤》用的便是傳統海南杯,可惜水準不及地道庶民店。)

說回《小紅點》的咖啡,看顏色,已覺頗淺,而味道方面,不夠厚身,也不夠濃郁,味偏淡,尤其沒明顯的煉奶甜味,跟新加坡當地的風格有很大差異。

簡單來講,如果想重溫當地的海南咖啡,其實是會失望的。

20120310_055.jpg
新加坡《亞坤》用的就是傳統海南咖啡杯(雖味道不及其他地道店)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0_0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5 Chendol 煎律冰(珍多冰)

餐牌叫煎律冰,其實就是珍多冰。

乃源自印尼的一種飲品,不過在泰國、越南及馬拉也可找到,當然新加坡亦然。

正路的話,必包括四大元素,分別是「椰糖」(Palm Sugar)、「椰奶」、「綠粉條」及「刨冰」,而且未必加水。

也會額外加配料,最常見是「紅豆」,也可以有「涼粉」及「西米」等,而粉條有時亦添其他顏色。

至於《 小紅點》的版本,就是四大元素以外,再加以紅豆,並不加水。

整體來講,不過份甜,甜度剛好,而椰糖也清香,而椰奶的味道也不過份搶,這些都算不錯的。

不過紅豆方面,並沒甜味,跟整杯飲品會有點同床異夢,我覺得略為加糖去煮紅豆是必需的。

要讚的,是紅豆頗有質感,仍粒粒分明,不會過腍。

綠粉條方面,質感偏向爽口,而非軟身,好不好吃就見仁見智,但我會較喜愛軟身的。

20120310_04.jpg
雞隻取最接近新加坡當地的品種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0_07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0 海南雞飯套餐

註:跟餐免費送汽水或湯

我分別試了三次,三次賣相都略有不同,有時比較隨意,有時食材擺放得好。

是次拍照的版本,是放得最好的一次,尤其雞件。而油飯亦算放得好看,因前兩次更是隨意。

新加坡式的海南雞飯,乃雞件、油飯、湯的組合,一般都有三色醬,但我可以告訴你,就算新加坡當地,也有不供應湯的,亦有三色醬不齊的。

(例如新加坡的《新記馳名》,便不供應湯,標榜浸雞水全用作煮飯。)

先讚雞件,比想像中好,因為浸得剛熟,可見骨髓依然通紅,年青人或女士可能會怕,我則覺得沒問題。

所以質感算嫩,而且不嚡不韌,也有雞味,雖未至於很濃郁,但也不淡味的。間中會遇上有啫喱狀脂肪的,更是一流。

客觀而言,如雞肉的彈性高一點,雞味再濃的一點,當然更是完美,但要知道他們才收你MOP$30而已,加上這區及環境,又是快餐,已算是不錯了,除非你去《好到底》吃雞背飯。

20120310_08.jpg
MOP$30的快餐來講,已交足貨有餘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0_09.jpg
油飯跟新加坡當地相近 / 拍攝:老陳

油飯的顏色夠淺,對路,因太黃反而不是新加坡當地的模樣。而且飯底粒粒分明,又夠爽身,不油膩,且有炒過的乾蔥在內,也見正宗。

不過飯底的味道,三次也不同,有時不夠鮮甜,有時會頗夠味,客觀而言,味道上真是新加坡風格,而非坊間的油膩偏黃版本,也值得讚。

20120310_10.jpg
拍攝:老陳

三色醬方面,「薑茸」磨得夠細,而且汁水多,跟新加坡當地相近。

「黑醬油」則不太像新加坡的,因質感不夠稠,雖也未算稀如水,但味道沒有鮮中帶甘甜的感覺,異於新加坡當地。

最後還有「辣醬」,跟新加坡的也相似,亦是汁水較多,微辣中帶辣椒的清香。

要是挑剔的話,當然比不上新加坡某些店,因當地有些店會加酸柑汁去調較辣醬,非常之好吃。

20120310_11.jpg
拍攝:老陳



新加坡當地傳統,乃以浸雞水來做,放食材如冬菜或椰菜等煮成,簡簡單單,味道較清,是很正路的。

不過澳門則常見另煲老火湯,《小紅點》這個則是紅蘿蔔及雞肉等煮成,但調味有點重手,因為頗鹹的。

我覺得如果提供好的例湯,必然會令這快餐增色不少,店家可作考慮。

順帶一提,這湯並非只為雞飯而設,因為其他套餐也可跟湯的。

20120310_12.jpg
拍攝:老陳

汽水

跟餐除了送湯外,也可選擇要汽水。

20120311_01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0 新加坡叻沙

註:免費送汽水

新加坡始創叻沙的《Marine Parade Laksa》,配料就只有蝦、生螄蚶及潮州魚片,湯底不太稠,有椰味也具蝦米的鮮香,浮有紅油,又有切碎的叻沙葉(越南芫荽),粉條像米線但質感似瀨粉,這就是對路的新加坡叻沙。

《小紅點》的叻沙,我共試了兩次,兩次賣相都不同,此次則有層紅油,也有切碎的叻沙葉,比上次對路,但始終不是新加坡當地的湯底般黃中帶紅。

湯底方面,我覺得略偏重椰味,雖有少許蝦米味,但不夠鮮香,跟新加坡吃的仍有大距離,雖已好過澳門坊間勉強賣叻沙的店。

粉條跟新加坡的不同,變了透明版本,而且也略幼,質感略彈牙,但跟新加坡吃到的爽滑已大不同。

配料方面,多了烚蛋及豆卜,跟當地的中檔食店一樣,是後來創作的豐富版,並非庶民店的版本,喜歡與否則見仁見智。

配料有烚蝦,但沒魚片及螄蚶,三種正路配料欠兩款,風格已大不同。

但可原諒沒螄蚶,因澳門的螄蚶不像獅城般可生吃,但我建議加魚片會更好。

蝦方面,質感爽口,不過味道偏淡,因為是透明的那種。我覺得如果用不透明的蝦,一定會更好,但我猜是成本問題,故沒辦法採用吧?

20120311_02.jpg
粉條透明兼略幼,跟新加坡當地不同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1_08.jpg
新加坡《Marine Parade Laksa》乃始創新加坡叻沙的店,配料只有蝦、生螄蚶及潮州魚片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1_03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5 肉骨茶套餐

註:免費送汽水及白飯

新加坡的肉骨茶,多數是潮州式的,即是白胡椒、不去皮大蒜與大量肉骨煮成,呈淺黃色,且喝落充滿甜的肉香,也帶白胡椒的辣。

《小紅點》的湯底則比較深色,並加有杞子,但又不像馬拉的充滿藥材味,故有點奇怪。

味道方面,明顯是肉甜味不夠,反而有種特別的味,偏向濃重。

肉骨方面不少,肉不韌,也易離骨,吃落甚有質感,又不怕嚡如湯渣,又夠味,這些都值得讚。

不過整體而言,如果想重溫新加坡喝過的味道,可能就有點失望了。

20120311_03b.jpg
新加坡《老字號中峇魯》出品勝過不少旅遊書的推介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1_04.jpg
拍攝:老陳

白飯

算是粒粒分明,吃落不怕糊,快餐店來講算是很不錯。

在新加坡當地,除了佐白飯外,也會用肉骨湯佐油條,甚至放麵線吃。

如《小紅點》都提供的話,當然更是完美!

20120311_05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2 印度煎餅配咖喱雞 Roti Prata w/ Chicken Curry

註:免費送汽水

Roti Prata雖叫作印度煎餅,其實只有新加坡當地的印度人才吃,在印度反而沒有的,跟咖喱魚頭一樣。

咖喱雞不辣,怕辣人士也沒問題,主要是椰汁香,椰味不過份濃,吃得出清的咖喱味,若然咖喱味再重一點就更好。

雞肉方面,肉質不韌,但也不算很嫩滑,有點湯渣感覺,可幸未算極嚡,而且由於煮得入味,所以也算不錯。

薯仔方面,也煮得入味,只是比較偏腍,但仍可接受。

至於印度煎餅,質感略煙韌,也夠香口,只是鬆化度有進步空間,但快餐來講已算交足貨。

20120311_06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1_07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5 馬來椰漿飯 Nasi Lemak

註:免費送汽水

Nasi Lemak是馬來文,就是我們稱的椰漿飯,在馬拉及新加坡也有。

在新加坡當地,可見有蕉葉盛載的,也有碟頭飯般賣相的,而 《小紅點》則採用蕉葉模樣的碟。

基本元素,要有「炸江魚仔」(小鯷魚)、「花生」、「青瓜片」、「烚蛋」及「參巴醬」(Sambal)。

而新加坡當地的熟食中心,配料選擇非常多,有烏打(Otak-Otak)、原條炸魚、炸魚柳、煎蛋、炒椰菜、四季豆、羊角豆、燒墨魚、炸雞髀及炸雞翼等。

至於《小紅點》,當然不像新加坡般多選擇,不過至少有齊最基本的五大元素,另再加有炸雞翼。

椰漿飯粒粒分明,質感軟,入口有少許糊,並不煙韌,澳門人可能不慣,但跟我在新加坡吃的差不多。

飯的椰香不濃,比較淡,淡至沒甚香味,又似加了其他香料的,我覺得這方面有進步空間。

配料方面,我覺得炸雞翼的質素很重要,因為新加坡有間店,是靠炸雞鎚的水準來吸引客人的。

《小紅點》的炸雞翼,表現未見驚喜,雞味淡,肉不厚,炸漿也未見惹味。但客觀來講,不怕炸得太油膩,是其優點。

還有參巴醬的味道,微辣中帶甜味,不過惹味度也不夠新加坡吃過的。

20120310_02.jpg
拍攝:老陳

總結:

來《小紅點》用餐,要抱吃快餐的心態,因為這價錢來講,水準是何等程度,大家心中應有數。

不過才MOP$30,已可吃到水準不錯的雞飯,且貼近新加坡當地的口味,在這區來講已經很不錯。

至於其他食物,比起新加坡當地吃到的,當然仍有距離。尤其是叻沙,差距甚大,完全不能給你回味新加坡當地的水準。

若然未去過新加坡,我猜大家也頗接受這種的味道。

服務方面,雖然生手,但看得出在努力中,而且某些店員態度親切,又有禮貌,也頗不錯。

最後要提大家,現時中午時段會比較旺場,不怕遲的話,建議13:25左右光顧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