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

己結業 // 《紅月》的紅豚



要知道,愛一個人,未必對他完全了解。

澳門人愛日本料理,但真正了解和食的,又有幾個?

錯不在我們,錯在大家不是日本人,正如普通的東洋人,又有幾個了解中國飲食文化?他們要是懂得分辨中國八大菜系,便已厲害非常。

對於日式火鍋,最廣為人知的可算是涮涮鍋Shabu Shabu(しゃぶしゃぶ),其次是無湯火鍋壽喜燒Sukiyaki(鋤燒 / すき焼き),其他的如石狩鍋(いしかりなべ)、寄せ鍋(よせなべ)、軍雞鍋(しゃもなべ)等等日式火鍋,多不勝數,已非本地容易接觸得到。

其實正宗的Shabu Shabu,可以在威尼斯人找到,就是東京西麻布的《紅月》。

何謂正宗?很多人抗拒這字眼,認為只要好吃便行。其實了解異國正宗飲食文化,投入角色,享用時細味他們的生活,多有趣;而最重要的是,由材料以至吃法的正宗,可體驗到食店的誠意,那是最值得尊敬的。

這間《紅月》,名符其實來自東京的西麻布,不但堅持材料由日本運到,而且吃法也跟日本一樣,湯底就是白開水跟昆布,百分百正宗口味。

可能你會問,白開水跟昆布做湯底,那豈不是沒有味道?正確!就是這樣,方能突出食材鮮甜味,誰叫他們的肉靚,連蔬菜也甜美過人,吃食材的原味便足夠,有味的湯底才礙事呢!

叫套餐的話,會有前菜及刺身等提供,我吃的前菜,有煎過的大種油甘魚片,即鰤魚Buri(ブリ),二月底前還是當造。此魚應當油脂豐盈,但入口卻未見魚油溶化口感,有點失望,但混有少許醋,亦頗開胃。

刺身有象拔蚌、金目鯛(キンメダイ)及吞拿魚赤身部位Maguro(マグロ),另我叫了深海池魚,即縞鯵Shima-aji(しまあじ),以及赤貝Akagai(アカガイ)。吃同樣的刺身,老實說,還是到香港幫襯《湖舟》、《Naozen》及《榮川》比較新鮮及化算。來這裡,還是乖乖的吃Shabu Shabu算罷!不過要讚他們提供真正的現磨山葵。

到火鍋上桌,有時令蔬菜提供,冬菇、金菇菜、美人蔥等都來自日本,並非本地貨。而主角登場,就是聞名的沖繩紅豚,有肩部里脊肉、背部里脊肉及五花肉。不要跟宮城縣的伊達赤豚混淆,紅豚是沖繩特有,以紫芯番薯(紅芋)作飼料,令其不含肉腥之餘,還有淡淡的番薯甜味。至於紅豚是否紅色的豬隻?其實不是,它們的皮毛都是啡黑色的。鹿兒島吃黑豚Shabu Shabu,習慣蘸蛋液;在此處吃紅豚,則蘸店舖提供的多種海鹽,為淡淡的肉味吊出鮮味,著實不錯。另外還有芝麻醬提供,但我覺得不太對味。

至於和牛,他們有A3及A5級的提供,跟據侍應所講,都是從佐賀來的。早前還有近江牛,不過現已沒有供應。但還是那句,來這裡就乖乖的試紅豚好了,和牛還是到別處吃吧!因《榮川》提供四片的佐賀牛,A4級數只需二百多塊,但在這裡,是六百多塊吃六片A3級,油脂及口感差的反而貴得多。

吃完火鍋,剩下的湯汁,充滿蔬菜香及肉香,當然最好用來煮粥。所謂煮粥,是以他們提供的白飯加入,煮後再加蛋液及蔥,成湯飯狀,叫作雜炊。吃罷這湯飯,就是為晚餐劃上句號,侍應再上甜品及茶。

來這裡吃鐵板燒Teppanyaki(てっぱんやき)好嗎?我未試過,不知道好否,但我還是覺得,幫襯食店,試其最耍家的便行,道理等同不會到緬甸麵館吃雲吞麵一樣。

註:圖片來自官方網站

澳門官方網站:http://www.kougetsu-macau.com/

東京官方網站:http://www.kougetsu-tokyo.com/

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

香港 // 還是《九記》好

註:本文於2009年01月11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往香港尋美食,不必乘地鐵,由信德中心往上環的皇后大道西,便有潮州巷的老字號陳勤記,再往皇后街的熟食市場去,又有潮州美食如粿品及豬雜湯等。就算往中環,也可以到威靈頓街,有傳統茶樓蓮香、燒鵝聞名的鏞記、雲呑麵世家的麥奀,以及日本懷石料理馳名的Naozen。

    早前,特地到中環歌賦街,一心想去大牌檔勝香園吃早餐,嘆其茄牛通以及咖央脆脆。可惜是日休息,無緣份也。

    旣然來到歌賦街,想起早前《蘇Good》介紹的牛記。阿蘇吃其清湯蘿蔔腩,直豎拇指猛讚好吃,橫豎在這附近沒啥好做,便即管試試。

    其實同是歌賦街,就在勝香園對面,已有九記這專賣清湯腩的老字號;其牛腩伊麵,雖油膩,但牛味足;牛腩沒有柱候醬的濃味,反而突顯清甜的原始肉味;麵條吸收了牛腩精華,入口充滿牛肉的香甜,實在不錯。

    來到阿蘇介紹的牛記,是茶餐廳,清湯蘿蔔腩以瓦煲上,是餸菜,並非如九記的麵食。良久,清湯腩上桌,據節目介紹,墊底的蘿蔔以少量冰糖吊味,再放上腩件齊滾於上湯中,故上桌時湯仍在滾。

    甫開蓋,有些微香味,但不是牛味,而是上湯的味道,以及當中兩片月桂葉的香氣。我手起筷落,滿懷信心的夾一件崩砂腩,甫入口,已發覺不對路,根本與九記不可相提並論,何解呢?

    首先,腩件無甚味道,香氣也欠奉,十足煲湯餘下的湯料,就連嫩滑二字也觸不到,單是這一點,已不値得特地來試,要吃這種貨色,倒不如在澳門俾利喇街吃咖喱文。

    輪到蘿蔔,它給我的印象,就是跟腩件同床異夢,即是蘿蔔沒有吸收牛腩的味道。而且,又不見得如阿蘇形容的清甜,只是很普通的味道而已,澳門普遍的食肆也做得到。

    不過湯的表面,確是沒有厚厚的肥油,不愛油膩的食客或喜歡,但湯也跟牛腩的味道沒有關係,加上蘿蔔,明顯就是三國鼎立,大家互不相干。

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

別矣!劉德記

註:本文於2009年01月04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早前網上有消息,指妳快將離去。我沒有相信,還時常經過附近,也沒有來探望妳,以為來日方長,總有機會。如今知妳突然離去,沒機會再見,彷彿痛失至愛,十分惋惜。套用劉以鬯《對倒》中的兩句,那個時代已過去,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。

過去跟妳,曾有過不少快樂時光。

兒時,每逢周日,便會跟妳見面。冬天喝華田,夏季來杯紅豆冰,西多士則不分季節。老爸總替我塗好牛油,再下糖漿,然後用餐刀在表面刺幾個洞,讓牛油與糖漿滲入多士內,切塊放入口中,好比蜜甜。

過往,這茶餐廳的餐牌上,曾有漢堡包這玩意。在澳門未有麥當勞前,那三個字多吸引兒時的我,但老爸向來叮囑不要試,我覺得他這樣說,必有他的道理,故我一直沒有嚐過。

老爸的口味沒變多少,從來就是奶啡及油多。多士表面烤得香脆金黃,不遜西多的美味。那多士只是一片方包,不消半分鐘便可吃光,但老爸就愛嘆著報紙,然後消磨個多小時,似乎意大利未有慢食運動之前,澳門人早有慢食的良好習慣。

長大後,間中也會來探望妳,雖然歲月催人老,但那親切的感覺沒有變改。雖坊間不少人認為妳的食物不及當年,但我嚐過凍奶茶、菠蘿油及炸豬扒通等,依然沒有遜色,不知是加了感情分,還是我就愛這簡單味道。

試過某天清晨六時,跟少陳及阿寬來探望妳,那時人客不多,比平時清靜,故茶水間傳來清脆的食具碰撞聲,特別響亮。我轉頭一看,只見老闆於茶水間起舞,右手一撥,數隻杯碟被排得不偏不倚,然後兩手一揚,杯亦放好,不止快狠準,而且節奏俱備,這種功架,非點滴累積不成,印象至今還在腦海。

近年面對人手短缺,以及食材成本上漲問題,我猜妳的壓力頗大。而且新《勞工法》的推出,以及業主的收舖行動,如此雙管齊下,奪去妳的性命,真的非常遺憾。希望有朝一天,可於某地見妳重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