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
又到11月第三個星期四!一年一度的保祖利新酒(Beaujolais Nouveau)又再上市!

所謂新酒,是新釀製的意思,來自法國布根地(Burgundy)的保祖利區(Beaujolais),用上嘉美葡萄(Gamay),以二氧化碳浸泡法發酵,不經橡木桶陳年,即年釀製七至九周便上市,故單寧低、氣味清新且果味香,有別於波爾多(Bordeaux)紅酒著重單寧及厚實的結構。

每年推出市面後,各界齊搶鮮,因單寧低的關係,越久存便越失鮮香,故宜即年飲用。

配合此特性,世界各地便流行以11月第三個星期四為限,在此之前,不得提早上市,因而更顯特色。

由於此酒太年輕,結構簡單欠層次,須放棄慣飲陳年紅酒的態度,方能體會箇中的鮮香,如吃西方的煎魚伴牛油檸檬汁,不能硬與老媽的清蒸海上鮮來比較。

根據葡萄園的位置,質素可分三級,由低至高為Beaujolais、Beaujolais Villages及Beaujolais Crus,於澳門宏基行可購入Paul Beaudet酒莊的Beaujolais及Beaujolais Villages,或於良辰用餐,也可嘗到其他酒莊的保祖利新酒。

飲用保祖利新酒,絕不可心急,於開瓶前,僅記先以冰桶降溫至10℃至14℃,開瓶後立即暢飲,無須醒酒,而且即晚飲完為佳,未開瓶的也須下年2月前喝清,否則鮮香一過,風味盡失;適宜配搭口味淡的食物,如海鮮、德國腸、鵝肝醬、雞肉、豬肉、牛仔肉、菜沙律及芝士。

根據保祖利新酒產區的報告,今年質素頗高,富紅桑子及黑加侖清香,甜酸度剛好,丹寧含量稍高,色澤呈藍紫色,可比美1976年及2005年的質素,實屬飲家好消息。

註:圖為2006年Georges Duboeuf酒莊出產的Beaujolais Nouveau及Beaujolais Villages Nouveau

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

美食世遺耀濠江

每年金秋到濠江,不愁沒好節目。

《國際音樂節》才剛結束,《澳門美食節》、《瘋堂天地》及 《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》齊齊駕到,好比Mary、Susie及Jessica分別約你看2:30、7:30及9:30,一時間教你應接不暇;這麼吸引,難怪自由旅客數目可與鄰埠一較高低。

2006年是「澳門世界遺產年」,就連美食節口號「美食世遺耀濠江」也要「世遺」一番,同場又有《冰雪世遺冰燈展》;旅客拿個「澳門世遺護照」,遊覽世遺景點,再去美食節看世遺冰燈,簡直「世遺」到夠。

一如既往,現場被劃分為6個美食區,不過攤位明顯少了(真實數據待查)。

見到過江龍「詠藜園」,想起去年他們的紅油抄手,所謂紅油抄手,即是以花椒油及辣椒油等撈雲吞,新鮮熱辣兼爽口,令人回味無窮,豈料今年紅油抄手欠奉,只見口水雞影蹤,真大失所望。

所謂歐陸美食區,幾乎清一色葡國菜,在此區,如你沒嘗過「澳門咖啡」新鮮出爐的雞蛋布甸,是你的損失!且看葡版尊特拉華達,左手將熱盤轉呀轉,右手執長尺挑呀挑,燙手的雞蛋布甸就被挑到紙袋中,一手交券一手交紙袋,有如小時候在街上買炸物的模樣;我急不及待吃之,入口熱辣香軟,蛋香四溢,如天氣稍冷一點,必更滋味!另有葡腸包也是新鮮出爐,咬一口,頓覺外脆內軟,望之,見薄薄的葡腸在其中,口感滿足;奉勸三五知己分之,否則quota用盡便錯過其他美食。

大中華區,一向是我欣賞的區域,今年「全聚德」依然健在,當然要嘗他們的烤鴨,正所謂「不到長城非好漢,不吃烤鴨真遺憾」,鴨肉現烤現切,新鮮非常,連同薄薄的餅皮啖之,皮脆肉嫩香酥三者兼有,如此質素,難怪馳名中外。

同區另有一賣鹵水鵝的攤位,鵝肉切好一片片,嫩口味美,可以一試,配以比利時白啤Hoegaarden,滿口花香,一樂也!

最後一提,今年少了「峰景」的份兒,如你只想到美食節吃水蟹粥,便不用去了。

2006年10月3日 星期二

妓女意粉

瑞士雞翼創自鄰埠太平館,乃甜鹵水雞翼是也,相傳有一洋人嚐過,大叫Sweet,眾人誤以為是Swiss,從此就叫它瑞士雞翼。

類似音譯之誤,又有拿破崙意粉(Spaghetti alla Napolitana)。

其實Napolitana是英文的Neapolitan,意思即「拿坡里的」,所以應為「拿坡里醬汁」,源自拿坡里(Napoli),一般泛指所有以蕃茄為基底的醬汁;後被港澳人叫作「拿破崙醬汁」,還加上青椒及香腸等配料,實跟法蘭西人拿破崙(Napoléon)無關,如他翻生,抓破頭皮也猜不到港澳人有如此創意。

拿坡里有一聞名的蕃茄醬汁,叫「妓女醬汁」(Puttanesca),是以蕃茄、鯷魚(Anchovies)、酸豆(Capers)、黑水欖(Black olives)、蒜頭及辣椒煮成的醬汁,一般配上Penne(直通粉)及Spaghetti(繩子麵條)。

Puttanesca源於意文Puttana,解作娼妓,故可叫它「妓女醬汁」,但港澳地少見譯名,就連皇朝「經典」的餐牌也不見譯成中文,在台則叫「煙花女醬汁」

由於味道濃烈刺激,傳聞感覺似往紅燈區找娼妓的刺激,因而得名。

亦有傳聞因當地娼妓以此廉價醬汁吸引客人,但似笑話居多。

再有傳聞,50年代意國的妓院都是國有的,性工作者一星期才可外出一天,每每只能購入可久存之醃漬物來做意粉,因此就用鯷魚、酸豆及黑水欖來做醬汁,故得名。

鯷魚是細小的銀色魚,一般是罐裝或樽裝,以鹽漬加上植物油保存,是歐洲菜常見的食材。

酸豆又叫金纓子,本地多叫水瓜榴,是南歐料理常見材料,常跟海鮮配搭如煙三文魚;雖叫作酸豆,但卻不是豆,它其實是未開的花苞,通常用醋和鹽水醃漬,外表像豆,故名之。

在澳門,可在大型或高級的超市買到鯷魚及酸豆,煮也不難,一般廿分鐘可完成,味道咸腥,是蕃茄醬汁的另一個體會。

2006年9月29日 星期五

肉醬意粉

澳門人煮肉醬意粉,各家技法不同。

鹽、豉油及生粉將肉碎先醃後炒香,乃最常見,十足川菜麻婆豆腐的前奏。

落砂糖這煮法也不鮮,正好發揚廣東菜吊味的精髓。

就像土生葡菜,經過澳門菜、印度菜及馬拉菜的洗禮,跟里斯本吃到的已大不同。

本澳稱的肉醬意粉,一般是指Spaghetti Bolognese,即Bolognese Sauce伴以Spaghetti(繩子麵條)而成。

Bolognese Sauce,源自意國的Bologna,故名之;它可謂無敵醬汁,不管甚麼意粉(Pasta)皆合襯,千層麵(Lasagna)就是一例。

意國傳統做法,先用欖油慢火煮(sauté)紅蘿蔔、洋蔥及西芹,軟身便下肉碎煮至剛轉色,再下去皮蕃茄及水,煮至所有材料稀爛;最終茄味肉味蔬菜味混為一體,味道天然無添加,一般煮上個多小時,有的甚至煮上四小時。

基於以上傳統做法,意大利媽媽們都各有不同煮意。

常見是以乾白酒(Dry White Wine)及牛高湯(Beef Broth)去煮,有的會熄火前落重忌廉 (Heavy Cream)令醬汁黏稠,也有灑上豆蔻粉(Ground Nutmeg)及巴馬臣芝士碎(Parmesan Cheese)增強味道。

有些版本更會用上雞肝、鵝肝、Pancetta火腿、帕瑪火腿(Prosciutto)、Mortadella火腿或牛肝菌(Porcini)。

廣泛流傳之做法是用上六分豬四分牛混成肉碎,可令醬汁更滑,而且沒有牛羶味。

亦有個做法,上桌前將少量牛油及意粉水混入肉醬,可令肉醬更黏意粉,不妨一試。

最後要告訴你,以罐裝意大利去皮蕃茄代替本地鮮貨,保証味道確不同,這幾乎決定整個肉醬的風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