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

香港 // 昔日潮州巷風味 - 《曾記粿品》、《陳春記》、《陳勤記》

註:本文於2008年07月27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吃過蓮香樓,跟老婆購買嬰兒服後,與少陳到上環去,往皇后街熟食市場進發。

又船又車過大海,竟捱熟食市場食物?其實此處臥虎藏龍,昔日上環潮州巷的檔子,有兩家便留守於此。

先到曾記粿品,要了個韭菜粿及糯米粿,還有炒粿糕。先付錢,即叫即煎,煎好炒好,專人端到你桌上。粿品入口,皮香而煙韌,不黏口,然後是濃烈韭菜香,不錯。炒粿糕像炒蘿蔔糕,賣相黑漆漆,不過香噴噴,是甜醬油與雞蛋的化學作用,粿糕入口,比蘿蔔糕更有口感,極佳。

吃過粿品,要試陳春記的潮式豬雜湯。湯上桌,撲鼻豬雜香,望之,色水不深。先試一口湯,微甜,不是老火湯那玩兒,得轉個角度去欣賞。夾口豬雜吃,鮮味,不是雪藏貨,再吃豬紅,滑一滑,沒異味,印象良好。再喝口湯,發現清新的芹菜味,我不禁直豎姆指。本來想添碗魚蛋河,不過未試陳勤記,肚子得留配額迎戰下一餐。

陳勤記在哪?離皇后街不遠,就在皇后大道西。招牌貨是滷水,已保存六十年,由潮州巷做到今天,集歷年鵝隻肉汁精華,是別家所找不到。先來碟鵝片併五花肉,鵝肉嫩滑,秘訣是不用獅頭鵝而改用平頭鵝;滷水沉實穩重,不會死咸,果然名不虛傳;至於五花肉,略硬,不過不失;墊底有豆腐乾,吸盡鵝汁滷水汁,當然好吃非常。

最後要試聞名的蠔仔肉碎粥。潮州粥分白粥咸粥,咸粥又分泡粥與砂鍋粥,蠔仔肉碎粥就是泡粥。先煮飯,後加上湯,再下兩種配料煮成。蠔仔肉碎粥上桌,撲鼻香氣,是大地魚碎的味道。喝一口湯,又見香芹與芫荽的香氣,然後是湯的清甜,層次豐富。蠔仔不細,大粒而飽滿,入口鮮美非常,是汕頭來的佳品,比本地某潮州蠔仔米那味兒好得多,我敢極力推薦。

吃正宗潮州菜,不用上名店豪擲千金吃那昂貴的潮州翅及凍花蟹,來中環吃盡三間老店的味道,每人才花百塊,得喊句“抵到爛!”

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

香港 // 中環舊區‧難得生活味 - 《蓮香樓》

註:本文於2008年07月20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上周末,兩公婆與少陳往港尋傳統美食,第一站是粵式茶樓蓮香樓。

才到埗,立即往中環威靈頓街裡鑽,經過一番路程便到達。

眼睛不期然被金字牌扁所吸引,上邊當然雕了“蓮香樓”三字。門面簡樸,非豪華格局,地下賣餅,二樓才做飲茶生意。略看四周,便上樓去也。

沒旗袍美女引路,得自己找位子去,我們於是兵分三路,一見茶客快吃飽,便站其桌子旁。這時,我雙手也不閒著,拿起單鏡相機猛按快門,捕捉茶樓內的人生百態,以及牆上掛著的墨寶。

不消一刻,終於有位。既是傳統茶樓,當然沒點心紙,要吃點心,得留意點心車出沒,並與各路茶客搶先,否則執輸,下次請早。少陳勇猛,二話不說,便抓來准山雞紮、豬潤燒賣及豬肚燒賣,之後還有鴨掌柚皮與雞絲粉卷。如斯食物在前,賣相懷舊,我彷彿嗅到六十年代的氣味。

“這裡歷史悠久,食物有水準,故我每天都來吃咸魚肉餅飯。”同桌的壯漢忽然搭訕,我也直說是慕名而來。突然想起,這裡的魚肚紮及燒腩卷聞名,非吃不可,正疑問大家見否二物之時,鄰桌的嬸嬸們聽到,也搭訕起來:“我們一大清早坐到現在,也只見過一次。”這裡不止食物懷舊,連人也懷舊,對比都市人的冷漠,有著天淵之別。

吃飽埋單,到樓下看餅去。見架上放著一個個餅盒,印有一對新人的公仔,煞是有趣。見有聞名的老婆餅,立即購一盒。他們的蓮蓉也耍家,全賴對揀選蓮子的執著,非湖南湘蓮不用,蓮香二字由此而來,故買個棋子餅試之,果然蓮香四溢,非一般死甜的蓮蓉可比。

離開時,跑到對面馬路,為蓮香樓拍照,然後繼續在街上走。沿途不少雜貨舖、舊式影樓及生果檔,街頭巷尾藏著咖啡茶檔,迎面路人腳步也緩慢,我發現此處保留難得的生活味道。不似中環那邊廂的皇后大道東,人群擁擠,腳步急速,那瞎忙的感覺,令人喘不過氣,不是人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