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

已搬遷 // 《麵水》‧又一正宗博多拉麵

20120628_02.jpg
拍攝:老陳

去年的《大衛拉麵》(でびっと)開業後,年底又有《拉麵小路》加入戰團,一時間澳門也像鄰埠般流行吃日式拉麵。

其實有間正宗的日本拉麵,亦不知不覺間在今年開業,就位於某酒店的《飯田》內,名叫《麵水》。

有看小弟的飲食節目《老陳食通街》的話,都知我已介紹過此店,今次再出食稿,乃補充節目上因時間所限,而未能詳述的細節。

重溫《老陳食通街》介紹《麵水》(9:48開始):
http://new.tdm.com.mo/c_video/play_video.php?id=11932

此店來自日本愛知縣的春日井市,本名叫《らーめん 麺水》,平假名是《めんず》,被稱作「博多とんこつラーメン専門店」,即「博多豚骨湯拉麵專門店」。

所以本店雖來自愛知縣,其實主打九州福岡的博多豚骨風。

不過澳門店暫時只供應一款口味,就是最基本的豚骨湯拉麵,並付有半熟蛋,看賣相就是日本店的「味玉子らーめん」。

店家並不馬虎,專誠由日本總店請來師傅佐佐宗春先生坐鎮,由煮湯、做配料、以至煮麵都由他一手包辦。

甚至從日本帶來製麵機,自家打製麵條,務求做到最貼近日本師傅心中的水準,可見誠意十足。

20120628_03.jpg
麵條是自家從日本運來麵機製造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8_04.jpg
煮湯、配料、以至煮麵都由日本師傅一手包辦 / 拍攝:老陳

我曾問過佐佐先生,可否像福岡當地吃麵般,選擇麵條的硬身度如較硬的「かた」(kata)或較腍身的「やわ」(Yawa)。

不過他說,只有總店才可,因如今提供的麵條,跟總店的不同。

其實說的也是,因粗幼度與麵質來講,並不是福岡當地的脆口直身幼麵條,故不能選軟硬度。

20120628_05.jpg
湯要先隔去肉末,與福岡當地一樣 / 拍攝:老陳

至於湯底,叫得博多風,當然用豚骨去煮,而且連豬頭也加進去,煮至一定濃度才罷休(以濃度計去檢測),故每天出品的湯,都一定濃郁鮮甜夠味。

由於豚骨及豬頭都煮至一定程度,湯底一定很多肉末,故放湯於碗中時,必先隔去肉末才可,這與福岡當地見到的一樣。

20120628_0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60 豚骨湯拉麵

註:12:00~18:00只售MOP$48

店家叫作「九州豚骨湯溏心蛋拉麵」,其實只有一款選擇,所以直接叫「拉麵」也可。

先講湯底,是對路的福岡白濁系,而且偏向淺啡色。

喝一口,質感稠身且滑,充滿豚骨的鮮甜味,非常濃郁,極之出色。

麵條方面,是自家打製,雖未至於福岡當地的硬脆,但也柔韌彈牙,充滿質感,是很不錯的。

至於配料,只有叉燒、半熟蛋及海苔。很少?去過福岡的話,便明白當地亦有配料簡單的,並非一定很豐富。

叉燒方面,以本地豬製作,煮麵時才以切肉機切成薄片放上,質感非常軟,夾時也易散,相信是太薄的問題,不過味道是不錯的,帶點豬肉的甜香。

半熟蛋很出色,蛋黃半凝結狀,不怕流出來,吃落很滑,而且蛋白質感嫩而不怕硬實,也出色。

整體而言,是澳門繼《大衛》以外,另一最像樣的博多拉麵。

20120628_07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628_08.jpg
拍攝:老陳

MOP$88 銀鱈魚西京燒

如果吃麵不夠,不妨再叫兩款食品,都是我認為值得推介的。

其中之一,是銀鱈魚西京燒。

西京燒即塗上白麵豉來燒,乃用於燒魚的一種方法,常見於銀鱈魚,其實在北海道也常見用於銀鰈魚(銀かれい)。

老實說,坊間一般食店的銀鱈魚,都是一夾即散,沒啥質感,而且鮮味也遜,主要原因是取貨問題。

而暫時吃過最好的,還是《山里》及《新故里》,試過就知超水準,不過兩店都收費不平,一分錢一分貨嘛!

想以較經濟價錢吃到,而又不差的,可選擇這間《飯田》。

質感實淨,不過份軟,夾起亦不易散,吃落肉質彈牙,也有鮮味,這價錢來講很不錯。

如要挑剔的話,是白麵豉不夠多,且燒得未夠焦。

20120628_09.jpg
拍攝:老陳

MOP$88 厚切澳洲和牛脷鐵板燒

這道菜,出色到不得了!

首先,別誤會和牛脷會如和牛般有油花,而且這是澳洲和牛。

且大家要知道,就算在神戶的《飛苑》吃盡神戶和牛的不同部位,牛脷還是用澳洲貨,而不用神戶牛的。

這個澳洲和牛脷,厚切成一口大小的方塊,煎得表面夠焦香,咬落更驚覺爽彈質覺,而非軟腍般簡單!

而且內裡帶點嫩,有些肉汁,並充足牛脷的香味,值得推介!

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

傳統糖水‧白糖糕‧庶民街坊店《百佳》

20120627_01.jpg
門面 / 拍攝:老陳

新派甜品舖到處有,甚麼生果撈或楊枝甘露的,都屬於創作類,適合年青人。

想吃昔日廣東糖水的味道?甚至是傳統的糕點?《百佳美食店》是其中一個選擇。

創業於一九八九年,已經營廿三年,卻一直隱沒在小街內,故不是每個澳門人也認識,一般只有附近街坊光顧。

環境簡單,因為是庶民街坊店,但食物種類繁多,有糖水及糕點外,也有粥、鹹肉粽、蘿蔔糕、腸粉及燒賣等。

20120627_02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627_04.jpg
庶民店環境簡樸 / 拍攝:老陳

光顧了多次,店內大多數食品也試過,皮蛋瘦及豬紅粥也不錯,兩者都放有瘦肉,經老火煮後仍見滑。

鹹肉粽亦不差,若更綿更夠味就更好,蘿蔔糕、腸粉、燒賣、芝麻糊及紅豆糖水則平凡了點,但別誤會是難吃。

以上的閒吃不錯,但非必吃,故不出圖詳述了。

有哪些是必吃的?我會建議「蕃薯糖水」、「白糖糕」及「黃糖糕」,另外也有值得試的,以下逐一分析之。

20120627_03.jpg
黃糖糕 與 白糖糕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7_05.jpg
餐牌就在牆上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7_0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 蕃薯糖水

註:此款糖水只供熱食 / 未必每次都有雞蛋黃番薯

簡單到人人都會煮的糖水,但有時也得嚐嚐小店的手勢。

如今很少店仍有供應,難得此店甚傳統,依然有賣。

以「雞蛋黃蕃薯」及「一般蕃薯」共煮之,前者橙黃色,後者淺黃色。

主要分別,是前者吃落較甜,質感也較軟,而後者則較重蕃薯香,而質感較實在。

要注意的是,有多少的雞蛋黃,得看運氣,因為只是隨意的弄碗給你,如今次便只有一件,有時更一件也沒有。

而肯定的是,蕃薯件都堆得滿滿的,吃罷一碗,非常滿足。

甜度不過份,而薑味也適中,如此設定,相信可令較多的食客喜歡。

20120627_07.jpg
拍攝:老陳

MOP$4 白糖糕

又叫倫教糕,因發源地是順德的倫教。

一般人對此物印象,都是酸的,其實是發酵程序做得不好,而非此糕的標準。

往發源地的順德吃過,會發覺味道不酸,而且清甜不膩,越吃越想吃。

至於《百佳》的,亦是難得的不酸版本,非常之好。

味道清甜,質感軟中帶爽,不怕很黏口,值得推介。

20120627_08.jpg
拍攝:老陳

MOP$4 黃糖糕

與白糖糕只一字之差,厚度與質感卻很不同。

驟眼有點像鬆糕,但留意旁邊沒三層的氣孔,已知是不同的東西。

咬落去,質感非常十足,而且彈牙得過份,雖不是海綿蛋糕等可比。

以手大力按之,不碎不爛,只是扁了;放手後,即回復本來厚度,可見其質感與彈性。

味道方面,是淡淡的黃糖味,不太甜,故不膩,很不錯。

20120627_09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 炒鴛鴦

論澳門的炒粉麵,我覺得可分兩種。

一種是「即叫即炒」,常見於宵夜店,一般可選配料,例如肉絲及牛肉等等,而炒麵更有先炸後淋茨的濕炒,以及直接炒成的乾炒。

另一種是「預先炒好」,方便即叫即上,常見於早餐店以及簡單小店,一般都鑊氣低一點,且沒配料,只吃齋炒,但可叫鴛鴦,即粉與麵各半。

《百佳》的則屬於後者。

用的不是廣東麵條,而是粗身的油麵,但並非想像中的腍,反而極有質感,煙韌中帶實淨,很不錯。

如細心的話,可見麵條偏向方形,跟一般油麵的貨源不同。

河粉不怕炒得細碎,吃落也具質感,而不怕糊。

伴有椰菜絲同炒,令整個炒鴛鴦更清爽,也帶些爽口的層次。

整體來講,不怕太鹹,偏向清淡,吃得出麵味及河粉味,且炒得不太油膩,亦保持一定的油潤感,不怕乾身,故吃落不易塞著食道,不用猛喝水也行。

20120627_10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 綠豆糖水

註:以下分析以熱食為準

乃加有臭草、海帶及果皮的版本,典型的廣東式,所以值得一談!

有些人會偏愛綠豆邊(去殼綠豆)煮的版本,其實那是潮州式的綠豆爽,或是越式的亦見同樣做法。

說回這廣東式的,略帶臭草香,帶綠豆的味道,算是有層次,且不死甜,稠度也自然,小店來講已很不錯。

不過嘴刁的話,會嫌臭草味未夠強,清香層次也不夠高,故別當神級味道來吃

20120627_11.jpg
果皮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7_12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 喳咋

註:以下分析以熱食為準

介紹《泉記》時已分析過,喳咋並非中國古代已有八寶粥演變而成。

聽名字,像是馬拉的摩摩喳喳(Bubur Cha Cha),但材料卻完全不同。

根據《土生葡人飲食文化》書中資料,喳咋是由葡人所創,以多款雜豆共煮而成,乃馬拉食品演變而來,讀作Chacha,跟摩摩喳喳可能有些淵源。

《百佳》的喳咋,有紅豆、紅腰豆、麥米、芋頭及大粒西米,不止種類夠,且落得夠多,並加有淡奶。

吃喳咋,我覺得最重要是豆類有質感,而糖水又不失豆味,平衡點取個好,就是佳品。

而《百佳》也煮得不錯,豆類質感不過份腍,還有些質感,當然更有質感便最好,但只是我個人口味而已。

由於採用大粒西米,質感特別爽彈,故吃落與一般喳咋不同,不過喜歡與否則見仁見智,因有些人會愛西米入口近乎溶的感覺。

至於甜度,屬於中等,不怕死甜,亦不怕過份減甜,很好。

20120627_13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 椰汁西米露

註:此款糖水只供凍食

夏天吃此糖水,最好不過,尤其年青人,相信會比較喜歡吧?

西米是大粒的版本,吃落寧舍有質感,非常爽彈,而非入口近乎溶的感覺。

椰味方面,不過份濃,且不死甜,算是頗清的感覺,以庶民價糖水來講已很不錯。

質感方面,不稠身,即非糊狀,我頗喜歡,感覺上不怕太膩。

20120627_14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 雞絲翅

註:可自行加浙醋及胡椒粉

永樂戲院門口的雞絲翅,相信無人不識。

那版本的味道,不太鹹,比較清,帶淡淡的肉甜味,跟坊間吃的很不同。

而《百佳》的出品,亦是味道偏清的,也吃到淡淡的肉甜味。

材料有粉絲、雞絲及蛋絲,各樣的份量也適中,不過份少,也不過份多。

稠度不過份,不怕茨粉太多,吃罷不易膩。

需要浙醋及胡椒粉的話,可自行添加,而我本身則偏開原味,吃其本味。

20120627_15.jpg
拍攝:老陳

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

豉油西餐意粉‧《櫻桃咖啡》

20120626_01.jpg
門面 / 拍攝:老陳

華洋雜處的地方,最有趣的,乃豉油西餐的出現。

最先應是廣州的《太平館》,後來港澳兩地亦各自發展,香港有港式茶餐廳,澳門有澳門式的葡菜,都帶有地方特色。

論豉油西餐,比較特別的一間,算是《檀香山》,主要是其意粉,沒螢光的假茄汁,叫黑椒及蒜茸更好,且質感實在,不過份腍,一吃就知不錯。

所以其煎龍利柳黑椒意粉,還有牛脷意粉,向來是我的推介,當然還有冷熱的機茶。

但要記住,只限盧九、鏡湖頂迴旋處及賈伯樂提督街三店水準最好。

20120626_02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626_03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626_04.jpg
有葡國的葡萄酒、果汁與汽水供應 / 拍攝:老陳

除此之外,還有間鮮為人知的小店,亦是豉油西餐,同樣意粉出色,質感不過份腍,充滿質感,而且可以即做的步驟,也即叫即做,甚有誠意。

其實開業已三年多,本來只賣葡撻及歐式糕點,後來才賣碟頭飯及意粉。

黃色的牆上,畫滿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留言,內地的有,日韓的也有,就連俄羅斯也有。

不止於此,因為還掛有本地藝術家黎鷹的畫作,另外也有馬偉達作品的海報,就連陸曦也曾為店主兩父女畫素描,令小小的店充滿個性與藝術氣息。

20120626_05.jpg
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筆跡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6_06.jpg
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筆跡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6_07.jpg
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筆跡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6_08.jpg
黎鷹先生的畫作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6_09.jpg
馬偉達先生的海報 / 拍攝:老陳

20120626_10.jpg
陸曦先生的素描 / 拍攝:老陳

這次,我便一共光顧了五次以上,且盡量跟朋友同往,試多些不同的意粉,還有甜品及飲品。

稿件中所見的,是我認為水準不錯,以豉油西餐來講,乃值得一試的。

至於西冷扒牛柳,以那價錢來講,牛味及質感方面都很有進步空間,故不在稿中登出來。

20120626_11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7 紅豆燴豬手意粉

葡菜的Feijoada,與意大利麵的混合體,算不算是fusion?

有紅豆、豬手、葡腸、椰菜及紅蘿蔔等,加在炒好的意粉上。

先說意粉,何止不怕腍,而且非常之有質感,吃得出內裡甚實淨,值得讚。

而且意粉沒有古怪的假茄汁,連同紅豆豬手的汁拌來吃,味道甚足,亦很不錯。

食材方面,燜得夠身也入味,不過份鹹。

豬手的皮軟中略爽,咬落易離骨,雖肉未算太多,但亦不錯。

葡腸不過份鹹,處理得好,而且切厚片,咬落實淨不過份韌。

汁醬稠得來自然,沒刻意打茨之類,亦是值得欣賞的地方。

20120626_12.jpg
拍攝:老陳

MOP$45 紅酒燴牛尾意粉

「紅酒燴牛尾」乃澳門人不陌生的一道菜。

同樣沒有螢光的假茄汁,汁醬在顏色、味道與稠度方面也自然,最好不過。

牛尾燜得夠身,易離骨,吃得方便,而且肉質軟腍不韌,富牛味,也具蔬菜味,是不錯的。

20120626_13.jpg
拍攝:老陳

MOP$48 咖喱薯仔牛尾意粉

牛尾除了紅酒燴的版本,也有咖喱的版本。

可看作是澳葡式的咖喱,辣度很溫和,咖喱味層次不算複雜。

水準也不錯,牛尾同樣燜得夠身也入味,不過兩者之間,我還是喜歡紅酒燴的。

20120626_14.jpg
拍攝:老陳

MOP$73 燴馬介休意粉

價比較貴,因為用上馬介休這葡國鹹鱈魚。

預早浸好切件的馬介休,即叫即煎,然後燴上茄汁,可見不是螢光汁,也不是茨粉水。

配料有番茄、薯仔及葡腸,也有下月桂葉(鹹蝦葉)調味。

馬介休不怕很鹹,質感不霉,可切出一條條的肉,而不至於成絲,吃落也有些質感,不錯。

汁醬略鹹鮮,以意粉伴食,也很不錯。

20120626_15.jpg
如咖喱味更複雜,而且更入味就更好 / 拍攝:老陳

MOP$40 咖喱雞意粉

跟咖喱牛尾一樣,辣度很溫和,咖喱味層次不算複雜,香氣也遜,如果你對咖喱要求高,必然會失望。

哪為何我要寫這道菜?因為去骨的雞件是即叫即煎的。

雞件慢慢被煎好,然後即落預先做好的咖喱醬,再燴以洋蔥及薯仔等。

即叫即煎的好處是,雞件充滿彈性,質感實在,而不是單純的軟腍。

而且即場才燴上咖喱醬汁,反而吃得出雞肉本身味道,但你可以說不及燜的入味。

整體而言,跟一般連骨雞件的咖喱雞很不同,好奇的話可一試。

20120626_1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7 香草汁雞扒意粉

又是即叫即煎,而雞扒的質感也不錯,因為充滿彈性,而且不韌,又不乾柴。

汁醬的味道不算濃烈,也不死鹹,但香草味不見得複雜,我覺得叫作「燴雞扒意粉」可能更好。

20120626_17.jpg
拍攝:老陳

MOP$42 白汁龍利意粉

這龍利柳,是加蛋漿來煎的版本,煎得不油膩,這方面要讚。

但我覺得可以再煎得焦香一點,就更完美。

灑上的是卡夫的Parmesan芝士粉,味道濃郁,以豉油西餐來講是不錯的。

但我當然愛一整件Parmesan即刨的,味道層次會高得多,不過此乃小店而已,才收你MOP$42,用卡夫的已經足夠。

龍利柳非常之嫩滑,也夠魚味,不錯。

意粉方面,以豉油西餐來講,白汁味道濃郁,亦可接受,而且未算很膩。

20120626_18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626_19.jpg
拍攝:老陳

MOP$9 葡撻

最後來個甜品,是葡撻。

看顏色深黃,便知是安德魯式的版本,即本地版本,而不是里斯本當地的吉士版。

以本地葡撻的標準來吃,蛋漿夠甜,也嫩,皮酥脆不油,是有些水準的。

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

新加坡 // 未是最好的咖喱卜

註:本文於2012年06月24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
    論獅城的咖喱卜,不得不提“老曾記”,因為在新加坡,此店已有超過七十間連鎖店,可謂總有一間在左近。

    創業於一九五六年,原本只是小檔攤,經營至八六年時,由於第二代不願接手,於是熟客韓權元先生便買下來,重新包裝,並進行企業化與上市,發展至今,已不止售賣咖喱卜,還有其他炸物如春卷、炸餃子、炸雞塊(Nuggets)及炸墨魚等廿二款,選擇甚多。

    不過我最關心的還是最基本的咖喱卜。大家要留意,他們稱咖喱卜做Curry'O,而不如其他店叫作Curry Puff。皮是傳統的一層,外表炸得金黃不黑,且乾爽不油膩,咬落亦脆,也不過硬,只是脆度不及東陵的,也沒有旺旺的鬆化。餡料是薯仔、雞肉及一塊烚雞蛋,醬汁不太多,鮮甜度也遜色一點。整體而言,雖不難吃,但水準確是沒驚喜,只因坊間有更好的東陵及旺旺,始終連鎖式經營,跟其他店主親力親為的不同。

    另有間叫“Tip Top”的,在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(組屋就是公共房屋),也甚聞名,由梁昌正先生始創於一九七九年,後來由第二代的梁崇偉打理。他們的咖喱卜叫作咖喱泊,而英文同樣是Curry Puff,皮是傳統的一層,而且是牛油皮。標榜用印尼咖喱粉,再與新加坡咖喱粉等合共十八種香料製作,並堅持炸夠二千個便換油。不過製作方面,乃請員工大量生產的,又不同傳統店。

    來一個試之,皮炸得較深色,也算乾爽不油,吃落帶牛油香,脆度及鬆化度則一般,但並非硬實的。餡方面,亦是傳統的薯仔、雞肉及烚雞蛋,汁醬是深啡色的,味道也甚香濃,不過味道層次不夠,肉的鮮甜味也遜,故只是單純的咖喱味而已,而且汁醬不夠,餡來講還是旺旺的優勝得多。整體來講,只算比老曾記略勝一籌,始終還是旺旺的最佳。(地址:Blk 722,Ang Mo Kio Avenue 8,#01-2843;營業時間:早上九時至晩上九時半。)    下篇開始談新加坡的炒蟹。

    (新加坡之味‧咖喱卜篇‧三‧完)

論獅城的咖喱卜,不得不提“老曾記”,因為在新加坡,此店已有超過七十間連鎖店,可謂總有一間在左近。創業於一九五六年,原本只是小檔攤,經營至八六年時,由於第二代不願接手,於是熟客韓權元先生便買下來,重新包裝,並進行企業化與上市,發展至今,已不止售賣咖喱卜,還有其他炸物如春卷、炸餃子、炸雞塊(Nuggets)及炸墨魚等廿二款,選擇甚多。
論獅城的咖喱卜,不得不提“老曾記”,因為在新加坡,此店已有超過七十間連鎖店,可謂總有一間在左近。創業於一九五六年,原本只是小檔攤,經營至八六年時,由於第二代不願接手,於是熟客韓權元先生便買下來,重新包裝,並進行企業化與上市,發展至今,已不止售賣咖喱卜,還有其他炸物如春卷、炸餃子、炸雞塊(Nuggets)及炸墨魚等廿二款,選擇甚多。

他們稱咖喱卜做Curry'O,而不如其他店叫作Curry Puff。皮是傳統的一層,外表炸得金黃不黑,且乾爽不油膩,咬落亦脆,也不過硬,只是脆度不及東陵的,也沒有旺旺的鬆化。餡料是薯仔、雞肉及一塊烚雞蛋,醬汁不太多,鮮甜度也遜色一點。整體而言,雖不難吃,但水準確是沒驚喜,只因坊間有更好的東陵及旺旺,始終連鎖式經營,跟其他店主親力親為的不同。
他們稱咖喱卜做Curry'O,而不如其他店叫作Curry Puff。皮是傳統的一層,外表炸得金黃不黑,且乾爽不油膩,咬落亦脆,也不過硬,只是脆度不及東陵的,也沒有旺旺的鬆化。餡料是薯仔、雞肉及一塊烚雞蛋,醬汁不太多,鮮甜度也遜色一點。整體而言,雖不難吃,但水準確是沒驚喜,只因坊間有更好的東陵及旺旺,始終連鎖式經營,跟其他店主親力親為的不同。

另有間叫“Tip Top”的,在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(組屋就是公共房屋),也甚聞名,由梁昌正先生始創於一九七九年,後來由第二代的梁崇偉打理。
另有間叫“Tip Top”的,在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(組屋就是公共房屋),也甚聞名,由梁昌正先生始創於一九七九年,後來由第二代的梁崇偉打理。

另有間叫“Tip Top”的,在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(組屋就是公共房屋),也甚聞名,由梁昌正先生始創於一九七九年,後來由第二代的梁崇偉打理。
另有間叫“Tip Top”的,在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(組屋就是公共房屋),也甚聞名,由梁昌正先生始創於一九七九年,後來由第二代的梁崇偉打理。

他們的咖喱卜叫作咖喱泊,而英文同樣是Curry Puff,皮是傳統的一層,而且是牛油皮。標榜用印尼咖喱粉,再與新加坡咖喱粉等合共十八種香料製作,並堅持炸夠二千個便換油。不過製作方面,乃請員工大量生產的,又不同傳統店。
他們的咖喱卜叫作咖喱泊,而英文同樣是Curry Puff,皮是傳統的一層,而且是牛油皮。標榜用印尼咖喱粉,再與新加坡咖喱粉等合共十八種香料製作,並堅持炸夠二千個便換油。不過製作方面,乃請員工大量生產的,又不同傳統店。

來一個試之,皮炸得較深色,也算乾爽不油,吃落帶牛油香,脆度及鬆化度則一般,但並非硬實的。餡方面,亦是傳統的薯仔、雞肉及烚雞蛋,汁醬是深啡色的,味道也甚香濃,不過味道層次不夠,肉的鮮甜味也遜,故只是單純的咖喱味而已,而且汁醬不夠,餡來講還是旺旺的優勝得多。整體來講,只算比老曾記略勝一籌,始終還是旺旺的最佳。
來一個試之,皮炸得較深色,也算乾爽不油,吃落帶牛油香,脆度及鬆化度則一般,但並非硬實的。餡方面,亦是傳統的薯仔、雞肉及烚雞蛋,汁醬是深啡色的,味道也甚香濃,不過味道層次不夠,肉的鮮甜味也遜,故只是單純的咖喱味而已,而且汁醬不夠,餡來講還是旺旺的優勝得多。整體來講,只算比老曾記略勝一籌,始終還是旺旺的最佳。

來一個試之,皮炸得較深色,也算乾爽不油,吃落帶牛油香,脆度及鬆化度則一般,但並非硬實的。餡方面,亦是傳統的薯仔、雞肉及烚雞蛋,汁醬是深啡色的,味道也甚香濃,不過味道層次不夠,肉的鮮甜味也遜,故只是單純的咖喱味而已,而且汁醬不夠,餡來講還是旺旺的優勝得多。整體來講,只算比老曾記略勝一籌,始終還是旺旺的最佳。
來一個試之,皮炸得較深色,也算乾爽不油,吃落帶牛油香,脆度及鬆化度則一般,但並非硬實的。餡方面,亦是傳統的薯仔、雞肉及烚雞蛋,汁醬是深啡色的,味道也甚香濃,不過味道層次不夠,肉的鮮甜味也遜,故只是單純的咖喱味而已,而且汁醬不夠,餡來講還是旺旺的優勝得多。整體來講,只算比老曾記略勝一籌,始終還是旺旺的最佳。

昔日店子的外貌
昔日店子的外貌

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,完全不是旅客來的地方。
宏茂橋這大型的組屋區,完全不是旅客來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