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

《正哥》!前《美家》捲土重來

《正哥美食》由前《美家》店主主理,現正試業 / 拍攝:老陳
註:原本為三篇食評,2014年再整合成一篇

風順堂區的《美家》,創於七十年代,乃宵夜之友集中地。

最大賣點,是其煲物,以小鍋上,跟《牛仔屋》的異曲同工。叫個牛雜煲,三五知已滾滾吓,喝杯啤,閑快活。

不過於二零零九年,老闆李政炎先生退下火線,將店舖交予侄兒打理。此後《美家》店名依舊,不過主理人已不同,味道也有不同。

至今年農曆新年前夕,《美家》原老闆李先生技癢,決定重出江湖,在不遠的高樓街以《正哥美食》招牌,捲土重來,再次推出過往《美家》的招牌美食,不止重拾舊《美家》的味道,而且水準更有進步。

不過《正哥》一改以往風格,用電磁爐代替酒精爐,正當大家有感風味大異之時,勝在李生有心思,以瓦煲代替鋼煲,盡量保持特別風味。前《美家》捧場客又有口福!

《正哥》的煲類眾多,究竟如何揀選?我大膽推薦以下食法,先吃清湯腩,後落花膠,最後吃雞腸,再來一鍋咖喱牛脷煲,然後又灼雞腸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。

清湯牛腩煲是必吃的 / 拍攝:老陳
清湯牛腩煲

首先,叫一鍋清湯牛腩煲!

因有腩吃之餘,亦有湯喝。想盡用此清湯的好處,建議準備一碟花膠及一碟雞腸待用。

選用的牛腩,堅持只取坑腩部位,即胸骨位置,乃牛肋骨位是也,故肉質特別煙韌彈牙,零舍不同。

甫上桌,可見斬靚排於煲內,配有香口的枝竹。夾件腩看之,有筋有肉,並非瘦肉般,便知口感十足。

建議大家別心急吃腩,應先喝口湯,感受其清甜的口感。胡椒味不太重,沒蓋過肉味,很好。

試完湯底,記得先吃盡煲中物,然後再試口湯,又比之前的鮮甜。

此時應灼生料嘛?我會建議先落一碟花膠。

坑腩連筋帶肉,口感不俗 / 拍攝:老陳

吃罷清湯腩,記得叫花膠來灼 / 拍攝:老陳
花膠

此花膠,索價MOP50,皆因不是一般的綿花,而是有膠質的好貨色。

(《祥發》的花膠其實是綿花,即鱸魚的魚鰾,不過價錢大眾化,食法也不同,各有各欣賞。)

吃花膠,建議別叫過份濃味的煲,否則暴殄天物。

幾種煲之中,我覺得清湯牛腩煲最匹配。吃盡煲中物後,最好來一碟花膠,一次過放於湯中煮。

煮好後,又試口湯,又鮮甜了!

至於花膠,索了湯的味,又鮮美了!好一個雙贏的例子。

花膠入口,既彈牙又夠滑,富含膠質,十分好吃。

花膠一次過放在清湯腩的湯中煮 / 拍攝:老陳

花膠索了清湯腩的湯,變得鮮美 / 拍攝:老陳

吃罷花膠,喝過湯,可以灼雞腸 / 拍攝:老陳
雞腸

吃罷花膠,喝過湯,就可灼雞腸。

何解雞腸要於最後才灼?因為灼完雞腸的湯,個人認為味道不及先灼花膠。

論好吃的雞腸,有《新龍棧》、《老炆(超記)》(現已不供應)及《牛仔屋》,一吃就知勝過坊間的。

至於《正哥》的雞腸,同樣亦出色!跟以上食店不相伯仲。

雞腸於清湯中灼好,已見表面深黃有光澤,並不暗啞,就是與別不同。入口盡是濃郁雞油味,非常之香,且質感彈牙略煙韌,非常滋味!

雞腸於清湯腩的湯中灼好,已見表面深黃有光澤,並不暗啞 / 拍攝:老陳

最後來個咖喱牛脷煲 / 拍攝:老陳
咖喱牛脷煲

吃罷清湯牛腩煲,不夠喉的話,一於來個惹味的咖喱牛脷煲。順帶一提,最好先清淡後惹味,否則其趣大異。

《正哥》的咖喱,乃香而不辣的版本,怕辣的朋友也可吃。

牛脷有厚有薄,厚的腍滑滿牛脷香,薄的煙韌彈牙,在咖喱的襯托下,香氣四溢,又不太鹹,十分好吃。

薯仔亦入味,盡是咖喱香,又不過份腍,亦佳!

吃咖喱牛脷煲的同時,建議要灼雞腸,在咖喱的洗禮下,雞腸富濃郁雞油味之外,又帶咖喱香,與別不同。

牛脷有厚有薄,厚的腍滑滿牛脷香,薄的煙韌彈牙 / 拍攝:老陳

雞腸在咖喱的洗禮下,濃郁雞油味中又帶咖喱香 / 拍攝:老陳
當然,以上只是老陳的建議食法,大家幫襯《正哥》時,也不妨發掘更多吃法。

《正哥美食》由前《美家》店主主理 / 拍攝:老陳

柱侯牛腩煲 / 拍攝:老陳
柱侯牛腩煲

來《正哥美食》吃煲,首選當然是清湯牛腩煲。不過吃得多,間中轉換口味也不錯,例如較濃味的柱侯牛腩煲。

跟清湯牛腩煲不同之處,乃柱侯牛腩煲不用坑腩,只以一般的部位去煮,而且牛腩以外,亦兼有牛筋。

柱侯醬煮成的汁底,味濃得來不死鹹,頗鮮味,很好。

別小看牛腩只是普通部位,因為質素也不差,有肉也有膏,質感亦很彈牙,又煮得夠入味,乃送啤酒妙品!

牛筋方面,也不馬虎,質感爽彈非常,並非腍至沒口感的。

柱侯牛腩煲內有肉也有筋 / 拍攝:老陳

自攪鯪魚滑味清鮮,跟濃味的柱侯牛腩匹配 / 拍攝:老陳
自攪鯪魚滑

柱侯牛腩味濃,來個清鮮的鯪魚滑,可以平衡一下味覺,頗不錯。

這鯪魚滑,混有髮菜,並有蔥粒。

灼好後,咬落軟身,略彈牙,不怕霉也不怕鬆散,沒泥味,味清鮮。

自攪鯪魚滑味清鮮,跟濃味的柱侯牛腩匹配 / 拍攝:老陳

花膠北菇鴨掌煲十足老火廣東湯 / 拍攝:老陳
花膠北菇鴨掌煲

《正哥》有種煲,十足老火廣東湯,若果另用碗上,給你喝罷,定以為是阿媽靚湯。

這個就是花膠北菇鴨掌煲,湯料有花膠、北菇、鴨掌、鴨腎、蠔豉等,湯底略稠,且略帶膠質,入口更是甜美。

北菇厚身富口感;花膠有膠質;鴨掌有炸過的也有沒炸的,同樣好吃;鴨腎更是爽脆,很不錯。

輪到灼物,灼啥好?我會提議鯪魚滑及雞腸,比較與花膠北菇鴨掌煲合襯。不過緊記先喝靚湯,後灼鯪魚滑,吃罷再喝湯,最後才灼雞腸。

花膠北菇鴨掌煲用料十足 / 拍攝:老陳

冰鎮八爪魚 / 拍攝:老陳
冰鎮八爪魚

煲類以外,《正哥》還有不少耍家食品,其中之一就是冰鎮八爪魚。其好吃程度,可喻為必吃項目。

以新鮮八爪魚切件,稍灼數秒,然後即過冰水,達至外熟內生程度,盡量保持近乎刺身的感覺,然後將之冰鎮。

只要輕蘸醬油,鮮味便盡出,且咬落十分彈牙,既鮮嫩,又不韌,不像平價日本料理的橡膠質感。

醬油內有wasabi,乃八十年代港商引入wasabi時的創作,各大酒樓亦隨之,影響至今。其實醬油混以wasabi,我最不建議,可幸《正哥美食》的wasabi未至於過份攻鼻,也可接受,當然不能跟即磨的新鮮山葵比。

香煎魚餅貌似潮州九肚魚烙 / 拍攝:老陳
香煎魚餅

《正哥美食》提供的食物,非常多樣化,有時不想吃煲,只想喝點啤酒,再吃點東西,又有啥好推介呢?

不如來個香煎魚餅吧!以自攪的鯪魚滑來做,煎得外表金黃,爽身不油膩。

表面焦香,內裡卻嫩滑彈牙得很,內外質感形成強烈對比,很不錯。而且味道鮮美,沒泥味,令人越吃越想吃。

醉仙蒸銀魚蝦乾 / 拍攝:老陳
醉仙蒸銀魚蝦乾

除了香煎魚餅外,醉仙蒸銀魚蝦乾也是不錯的佐酒食品。

用上大量的銀魚乾,還有蝦乾,亦有疑似小八爪魚乾。

銀魚乾入口,充滿鹹鮮味道,質感不過硬。蝦乾實淨,帶濃郁的蝦味,亦不怕硬,也不過份乾,非常不錯。

另外還有圓形的鱩乾,乃外形像蜆卻比較大的貝殼類,曬成乾後既鹹香又煙韌,甚好吃。

整體而言,吃少許便可佐酒,對於喝酒人士來講,最好不過!

脆皮燒腸 / 拍攝:老陳
脆皮燒腸

繼《寶記》的炸大腸後,《正哥》的也很出色。

皮夠脆,有焦香,內夠嫩,略煙韌且彈牙,不會過份乾,有大腸的油香,最重要是沒異味。

咖喱牛尾撈麵 / 拍攝:老陳
平心而論,李先生主理《美家》的時代,撈麵水準有時不穩,不過如今轉戰《正哥美食》後,水準不止穩定,而且更有所提昇。

所以來光顧《正哥》,除了煲物及佐酒食品外,撈麵又是推介之一。

咖喱牛尾撈麵

咖喱牛尾是黃咖喱,跟薯仔的一樣,而不是澳門常見的紅咖喱油。辣度極低,以惹味為主,怕辣人士也可吃。

牛尾煮得不過份腍,又不怕韌,質感仍在,且一咬就離骨,容易吃。煮得入味,充滿咖喱香,很不錯。

薯仔夠腍,又不失質感,同樣煮得入味,有水準。

至於撈麵底,撈得夠味,且麵條本身既爽口又彈牙,在醬油的吊味下,依然充滿麵香,最重要是不怕撈得黏作一糰,水準比以往高了!

麵條既爽口又彈牙,充滿麵香,不怕黏作一糰 / 拍攝:老陳
牛雜撈麵的牛雜並不過份濃味,可吃出牛雜本味 / 拍攝:老陳
牛雜撈麵

看色水,便知《正哥》的牛雜並非濃味風格,慣吃某戲院附近及新馬路牛雜的話可能未懂欣賞。

其實好的牛雜,最好不過份濃味,以吊出牛雜本身鮮香為主,而不應埋沒牛雜的本味。《正哥》的正好突出牛雜本味。

金錢肚彈牙得很,煙韌而不過份韌,很不錯。牛腸也具彈牙質感,軟滑又香口,不過份腍的,甚好。牛肚及牛肺等也具質感,亦有本味,水準高。

魷魚撈麵用的是土魷,味鮮濃 / 拍攝:老陳
魷魚撈麵

不想吃牛尾又不想吃內臟?不如試試魷魚吧!

魷魚是土魷,浸發得不錯,不像坊間的發得透明,所以口感與味道俱在,爽彈而煙韌,味道也鮮濃。

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

日本四國 // 柴火烏冬藏山中

註:本文於2011年02月27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   香川縣乃鄕村地方,烏冬店分佈於田野,不出為奇,但有間S級店,竟位於山上。上篇介紹的“Atariya”,其店主便曾於此店學師,名副其實上山拜師學藝。

    按車上GPS指示,駛至山腰,是大片沙石地,只見一屋,外表古舊,毫不光鮮,背樹林而立,就是創於一九八四年的“山內”(Yama Uchi),以店主山內敏幸的姓氏為名,跟店在山上無關。山內是宮武系親戚店,因店主是“宮武烏冬” 第二代店主宮武一郞的妹夫,所以也提供宮武方式的三種吃法。

    山內與別不同之處,乃製麵煮湯的水,取自財田川的伏流水(地下水),源自東山峠,換句話說,就是山水。不過最大賣點,乃其生火方法,因為直至今天,店主仍然堅持以柴生火,充滿原始風味。

    步入店內,可見左邊是爐頭,並放有長形的柴在燒。三位店員都是婆婆,一個正在踩麵糰,另外兩個負責煮麵。餐牌掛於牆上,是樹木的直切面,寫有宮武方式的吃法。山內乃自助式經營,選好麵,揀炸物,吃罷才捧着食具報數埋單,與Atariya同樣形式。

    是次選了冷麵熱湯及冷麵冷湯。未吃麵條前,自磨薑茸,然後先喝那熱湯,驚覺極之鮮甜,富濃烈鰯魚乾(日本沙甸魚乾)味,湯底之好,是整個旅程之冠,山水煮湯果然不同凡響。至於冷湯,相比之下鮮味略遜,不過也甚鮮美。麵條方面,煙韌彈牙,比Atariya的滑溜,不過沒宮武新店的剛中帶柔。整體來講,質素可謂三間S級武宮系之首。

    炸物方面,Geso(魷魚鬚)天麩羅以巨大聞名,又是長過人臉。Iwashi天麩羅亦要試,以新鮮鰯魚炸成,比葡國沙甸魚細條,甚具魚味。Ebi Kakiage是Kakiage(炸蔬菜海鮮餠)的蝦版,乃大量連殼小蝦混以粉漿炸成太陽蛋般大小,入口盡是濃郁蝦味,非吃不可。

    地址:香川縣仲多度郡滿濃町大口1010;電話:087-777-2916;mapcode:77204056。營業時間:上午九時至下午二時半,賣完即止,逢周四休息。

    (日本四國自駕遊‧讚岐烏冬篇‧五)

 按車上GPS指示,駛至山腰,是大片沙石地

 只見一屋,外表古舊,毫不光鮮,背樹林而立,就是創於一九八四年的《山内うどん店》(やまうち / Yama Uchi)

 外表古舊,毫不光鮮,乃創於一九八四年的《山内うどん店》(やまうち / Yama Uchi)

 堅持以柴生火,充滿原始風味。

 自助式經營

 踩麵糰乃製作讚岐烏冬的其中一個步驟

 餐牌掛於牆上,是樹木的直切面,寫有宮武方式的吃法。

 冷麵熱湯(ひやあつ/Hiya Atsu)

 湯底極之鮮甜,富濃烈鰯魚乾(日本沙甸魚乾)味,湯底之好,是整個旅程之冠

 イワシ天(Iwashi Ten / 鰯魚天婦羅) 及 エビかき揚げ(Ebi Kakiage / 炸蝦餅)

店舖門口擺賣蔬菜

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

《佳記》‧傳統廣東麵

傳統舊式廣東麵家格局 / 拍攝:老陳
現存的傳統廣東麵食,越來越少,尤其歷史悠久的。

《六喜》被拆卸後,原位再建新的,格局不同,味道已大異。

《佳記》保留傳統格局,甫一入內,便見閣樓大招牌,甚有味道。

座倚幾乎全是卡位,木製的,設計簡約,又是舊味道。

爐頭就在門口處,食客隨時可見店員煮麵的功架,兼且麵氣四溢,感覺特別好。

環境古舊,食品也傳統,炸醬麵、蝦子撈麵、一口大小的雲吞與水餃,以及大地魚湯,盡是經典的廣東味,而且水準也佳。

炸醬麵是主打之一 / 拍攝:老陳
炸醬麵

中式炸醬,有南北之分。

深啡色的,以甜麵醬來做,是北方的。韓國的炸醬麵,就是這種風格。

紅色的,拌以肉絲,味道偏酸,有些甚至帶辣,才是廣東炸醬。

《佳記》夠傳統,仍提供廣東炸醬麵,乃澳門坊間少有。味道酸得開胃,濃味中帶鮮,不會唔湯唔水。

麵底沒鹼水味,不怕煮得過份腍,咬落爽口,兼具彈牙質感,非常之好。

蝦子撈麵是主打之二 / 拍攝:老陳
蝦子撈麵

論傳統廣東麵,豈可不提蝦子撈麵?

《佳記》的蝦子,取自大頭蝦,完全自家炒製。

數量也多,食客都讚,不過於我而言,質素最要緊,《佳記》的蝦子帶濃濃的香氣,有質素。

麵條隔盡水份,不怕弄淡蝦子味,比某些店做得好,而且彈牙煙韌,每一口都是享受。

隨撈麵,送大地魚湯一小碗,乃廣東麵家特色。別小看這一小碗湯,我覺得絕對可擠身澳門三甲位置,皆因色清味濃,充滿大地魚香,鮮甜夠味,非常精彩。

大地魚湯色清味濃,鮮甜夠味 / 拍攝:老陳

雲吞水餃伊 / 拍攝:老陳
雲吞水餃伊

廣東麵食經典角色,怎離得開雲吞與水餃?

《佳記》的雲吞水餃,依足傳統,只一口大小,食客一口吃之,一氣呵成感受滑溜感覺,最是享受。

先說水餃,因為是推介。餡料除了蝦及肥豬肉外,還有菇絲、筍絲、木耳絲等,非常傳統,十分難得!故一口咬落,吃出不同食材的層次口感,爽、嫩、軟、滑兼而有之,在鮮甜中還滲出菇香,美妙!

相對來講,雲吞沒那麼驚喜,但不代表沒水準,只是九十五分與九十分之比!同樣一口大小,餡夠實淨,皮不易爛,味也鮮,一定名列澳門頭五位!

舊式廣東麵舖,有些仍提供伊麵,《佳記》亦然。煮得不過腍,又夠香,也不錯的。

水餃除了蝦及肥豬肉外,還有菇絲、筍絲、木耳絲等 / 拍攝:老陳

雲吞也不錯 / 拍攝:老陳
醃酸瓜 / 拍攝:老陳
醃酸瓜

廣東雲吞麵於廣州關西創立之時,已有醃漬物伴吃的習慣,來中和蛋麵的鹼水味。

到後來傳到港澳地區,紛紛入舖,才慢慢以浙醋取代而已。

澳門暫時還有《聯記》保留這傳統,且有酸沙葛,酸中帶辣,不錯。

要讚《佳記》 也有此傳統,乃醃酸瓜,不過醃得未夠酸。

門面 / 拍攝:老陳

霓虹燈招牌殘舊得像《2046》中《東方酒店》的大招牌,有味道 / 拍攝:老陳

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
即包炸腸‧《業記》的街坊早餐

《業記》創業於一九七八年 / 拍攝:老陳
祐漢區庶民美食繁多,《榮記》(非賣豆花那間)的螺絲粉及鮮油維出色,《百樂門》的撈油麵及菠蘿油又有水準,閒來光顧二店,吃個早餐頗不錯。

與《榮記》一條小路之隔,亦是不錯的街坊早餐店,乃創業於一九七八年的《業記粥品》。

拍攝:老陳
此店味道,絕對勾起老陳不少兒時回憶,一吃便如走進時光隧道,嚐到廿多年前的味道。

記得他們的綠豆糖水有放臭草,帶陣陣的幽香,非常好吃,現在任何一間店舖都比不上。可惜由於人手問題,三年前已不賣糖水,否則我必推介。

沒有糖水,不要緊,還有炸腸推介!

餐牌 / 拍攝:老陳

炸腸即叫即包 / 拍攝:老陳

《業記》叫炸腸不叫炸兩,簡單淋豉油最好 / 拍攝:老陳
炸腸

「炸腸」?不是腸粉包著油炸鬼(炸麵)的酒樓點心「炸兩」嗎?其實「炸腸」與「炸兩」,就是同樣東西。

炸腸是《業記》的叫法,每天供應量不多,一般早上九時後便沽清。至於推介原因,乃店主多忙也好,也堅持即叫即拆豬腸粉,再快快的包油炸鬼,誠意十足。

只簡單淋上豉油便可,不用混醬,否則吃不到米漿味。夾起炸腸,粉皮不易爛,很不錯。咬落粉皮亦不糊口,有質感,跟飽滿又不腍的油炸鬼相輝映,嫩滑與鬆化口感兼而有之,十分過癮。

《業記》叫炸腸不叫炸兩,簡單淋豉油最好 / 拍攝:老陳
題外話,有說「炸兩」此叫法,因「炸一」而來。即把孖條的油炸鬼拆開來包,因而用上兩條豬腸粉的,就叫「炸兩」。相對來講,「炸一」即用一條腸粉,包著孖條的油炸鬼。

但此說法未必準確,因香港大坑的《康記》有「炸一」的叫法,不過並非包著孖條的油炸鬼,而是拆開油炸鬼只用一條。至於「炸二」,同樣也拆開油炸鬼用,不過包完一條再包另一條,即分量是「炸一」的雙倍。

所以 「炸一」、「炸二」及「炸兩」的叫法,暫時標準不詳。

《業記》的麻醬及甜醬,前者夠香,後者不死甜 / 拍攝:老陳
豬腸粉

「豬腸粉」是啥?就是沒餡的腸粉,因橫切面似豬大腸而得名。

如果有餡,即牛肉腸及叉燒腸之類呢?則不叫「豬腸粉」,而叫「腸粉」。

吃豬腸粉,我最愛只用豉油,因做得好的腸粉,表面都很掛豉油的,令其夠味,且可試出豉油鮮美與否,還有米香是否足夠。還有最主要原因,就是坊間的麻醬不夠麻香,甜醬又死甜,沒有黃豆發酵的沉實味道。

《業記》的豬腸粉,都很掛豉油,且豉油鮮味不死鹹,令豬腸粉夠味。表面不爛,非坊間的甩漏爛皮,咬落更是彈牙略帶爽,不會吃得一口糊,水準不錯。硬要挑剔的話,就是《業記》不是即拉腸粉,但要知道《業記》只是街坊小店而已。

最重要是《業記》的麻醬及甜醬,前者夠香,後者不死甜,混醬後不會過份掩蓋豬腸粉的味道,而且吃得出鹹、鮮、甜、香的味道,層次分明。

吃豬腸粉,我最愛只用豉油 / 拍攝:老陳
柴魚花生粥賣相好 / 拍攝:老陳
柴魚花生粥

宵夜生滾粥當道的今天,要吃一口夠綿的廣東粥,且粥底尚有大大的米粒,坊間已難尋,而《業記》仍保持如斯水準,實在懷念。

粥底入口綿密,帶純樸的米味,配料的柴魚也不少,質感不硬不嚡口,當中亦有瘦肉,並不嚡口的。

柴魚花生粥內除了柴魚也有瘦肉 / 拍攝:老陳
炒鴛鴦有芽菜甜香 / 拍攝:老陳
炒鴛鴦

炒麵與炒河粉兼而有之,就是炒鴛鴦,乃小店常有的吃法。

而這類街坊小店,通常一炒便一大堆,再慢慢的賣,賣完再炒,不同坊間的店,很正常,故不能強追求新鮮熱辣感覺。

粉麵炒得乾身,不過份油,而河粉又不易斷,咬落有質感,麵條也充滿麵粉香。最重要的是,這裡炒出來的粉麵,有坊間少見的芽菜甜香,這種廿多年前的好味道,就是別處難以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