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

新出品 // 二馬路《沾記》泰廚回歸!必吃「蠔仔餅」「醃炸通菜」「檸檬蒸魚」@《水門泰國食館》

圖/文:老陳

三月開始營業的《水門泰國食館》,是二馬路《沾記》的第二代經營

光顧日期
2016.03.30 / 03.31 / 06.18 (三訪)


注意


百分百自費光顧,並非店家邀請,也非廣告鱔稿

食評旨在分析食品,並非推介全店所有食品

食評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有進步或退步的可能


極度推介


蠔仔餅 / 醃炸通菜 / 檸檬蒸魚 / 豬血湯豬雜米粉



推介


黑湯豬雜貴刁 / 清邁雞腳排骨粉




二馬路《沾記》泰廚回歸,所以最近多了餸菜類,注意有些要6:00pm後才供應

澳門四處都有泰國菜館,不過吃來吃去,多數不能滿足,全因難忘二馬路《沾記》的水準

「蠔仔餅」、「醃炸通菜」、「天堂蝦」等都是《沾記》經典菜式,只要吃過,味蕾肯定被寵壞。

2009年曾搬到新口岸,並改名為《1+1麵店》(其實是上手的店名),水準依然,可惜很快結業,原因不明。

直至今年三月,有朋友說《沾記》的第二代在北區開新店,叫做《水門泰國食館》,主打泰式粉,並說其「黑湯貴刁」很不錯。

我於是找天前往,並一連兩天光顧(當然不只一人吃),試了「黑湯豬雜貴刁」、「豬血湯牛肉米粉」、「清邁雞腳排骨粉」及「海南雞飯」。

論水準,「黑湯貴刁」及「清邁雞腳排骨粉」頗出色,「豬血湯米粉」更是驚喜,味道鮮濃,認真重口味,有曼谷勝利紀念碑附近的船麵的八成水準,於澳門來講已是最佳。

不少人吃「海南雞飯」,我覺得算是不錯,但澳門不乏更好的,例如未拆伙時的《泰友麵》、已結業的《三友》及雀仔園《清邁》等等,主要是雞肉欠缺油潤感,雞油香也不足,如改善,必完美。

環境

早前又有朋友去光顧,說多了新菜式,例如「蠔仔餅」及「醃炸通菜」等,我心想:「豈不是昔日《沾記》的拿手菜?!」

我於是找個晚上前往,一口氣試了「蠔仔餅」、「醃炸通菜」、「檸檬蒸魚」及「泰南辣椒排骨飯」。

二馬路《沾記》泰廚主理的蠔仔餅,就是高水準!

光顧《水門》,如沒有吃「蠔仔餅」,絕對是走寶!

《沾記》的「蠔仔餅」從來水準極高,如今泰廚回歸,又可吃到極佳的手勢。

以鐵板上,新鮮熱辣,看表面夠焦香,已印象大好

做得外脆內嫩,既香口,又充滿蛋香,當中又有少許胡椒粉的惹味,層次十足!

蠔仔夠大粒,落得夠多,不韌兼無渣。蘸醬汁來吃,微酸甜,認真回味無窮!

「醃炸通菜」是二馬路《沾記》名物,沒其他店比這更好 (6:00pm後供應)

不少店都供應「醃炸通菜」,但始終覺得《沾記》最好!

由前《沾記》泰廚主理,果然吃到昔日的水準!

脆漿不太厚,炸得香脆而不油膩,內裡不怕太乾,有通菜的自然質感。

淋上特調的醬汁及配料,生乾蔥、肉碎、鮮蝦兼而有之,既酸且鮮,認真開胃

記得《沾記》時代還有鮮魷,可能礙於成本問題,故沒有加。

記得淋上特調的醬汁及配料,內有生乾蔥、肉碎、鮮蝦等,既酸且鮮,認真開胃

記得淋上特調的醬汁及配料,內有生乾蔥、肉碎、鮮蝦等,既酸且鮮,認真開胃

「檸檬蒸魚」勝在調味層次豐富  (6:00pm後供應)

「檸檬蒸魚」也是必吃!

用的是鱸魚,跟廣東人蒸魚沒分別,不過並非淋豉油熟油,而是生蒜粒、辣椒粒、芫荽、蔥粒、檸檬汁及魚露等混成的調味料

魚肉不霉,略結實,不腥,經調味料的洗禮,鮮味、酸味、微辣共冶一爐,當中更有生蒜粒的辛辣,味道層次豐富,乃開胃醒神之選

「泰南辣椒排骨飯」由泰南廚師主理,每天只做十份左右

見白板寫著「勁辣推介」,是為「泰南辣椒排骨飯」,乃新請的泰南廚師主理,每天只做十份左右。我好奇心重,當然又試。

口味上,乃香茅味為主,黃薑味為副,有檸檬葉吊味,也有剁碎辣椒調味,起初不覺辣,十數秒後便慢慢湧上來。

店主教路,喝溫水含住五秒才吞下,比凍飲更解辣,試過,所言甚是。

排骨是脂肪少的部位,所以結實多於嫩滑我覺得可以再燜軟腍一點

店主教路,喝溫水含住五秒才吞下,比凍飲更解辣

泰式奶茶不過不失,還未到昔日二馬路《沾記》的水準

喝綠水,記得要冰杯

乃泰國的綠糖水飲料,沖水便成。芬達的是現成貨,即開即飲。

因為綠水太甜,所以最好叫個冰杯,一來令甜度稍降,二來保持夠凍,味蕾便會對甜度遲鈍些。


 泰式粉來講,「豬血湯米粉」最驚喜,圖中的是牛肉,我會建議揀豬雜 (攝於2016.03)

泰式粉來講,「豬血湯米粉」最驚喜,圖中的是牛肉,我會建議揀豬雜 (攝於2016.03) 

 「黑湯貴刁」很不錯 (攝於2016.03) 

「黑湯貴刁」很不錯 (攝於2016.03)  

「清邁雞腳排骨粉」很不錯 (攝於2016.03)

 「清邁雞腳排骨粉」很不錯,用的是幼身檬粉 (攝於2016.03)

海南雞飯的雞肉如更有油潤感及油香就更好 (攝於2016.03) 

總結:

別隨便叫碟頭飯便算,記得要試餸菜類,尤其是「蠔仔餅」、「醃炸通菜」及「檸檬蒸魚」。

如要揀粉類,建議吃「豬血湯豬雜米粉」,也可試「貴刁」。

如將來有「生蝦」、「天使蝦」、「醃泰式豬扎肉」(泰北生豬肉腸)等供應,當然最好。

► 《1+1麵店》食評:http://goo.gl/qJ9cbt

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新出品 // 蝦味鮮香!《最高Psycho》的「北海道海老味噌拉麵」有驚喜

圖/文:老陳

如果能用未去殼的蝦,似乎賣相會更吸引

光顧日期
2016.06.14 (第十二訪)


注意


百分百自費光顧,並非店家邀請,也非廣告鱔稿

食評旨在分析食品,並非推介全店所有食品

食評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有進步或退步的可能

看到《最高Psycho》官網消息,6月11日下午開始售賣新款式,是為「北海道海老味噌拉麵」

今日一試,發覺水準沒令人失望,同檯三位同事都讚好。

餐牌沒有?因為是隱藏餐單,只在官網公佈,落單時大家跟店員說「北海道海老味噌拉麵」便可。

論北海道的蝦湯底拉麵,必然想起札幌的《一幻》,我吃過札幌的本店,有蝦味,也吃出味噌甜味,配粗身直麵,很不錯。

至於澳門的《最高Psycho》,其實也不輸蝕,甫端上桌,已聞到陣陣的蝦香味,先有個好印象。

甫端上桌,已聞到陣陣的蝦香味

喝口湯,頓覺蝦味鮮香,喝得出是蝦殼蝦頭等煮成,當中更夾雜味噌的鮮味,互相提鮮,並沒誰蓋過誰的香味,也不死濃,吃後不會太膩,這湯底頗有水準!

根據官網資料,乃用三百多隻來自北海道的蝦頭去煮,怪不得蝦味如此突出!


配料不是叉燒,而是「蝦仁」,不細隻,像蝦球,吃落不霉,帶點爽滑只是味道淡了點

如果能用未去殼的蝦,似乎賣相會更吸引。


麵條是「低加水熟成捲曲麵」,質感彈牙,不怕腍,帶微微的結實,不錯不錯。

只是價錢略貴了點,盛惠MOP$89,送盒裝飲品。

蛋黃半凝固,略黏,不怕太流質

送盒裝飲品

札幌《一幻》就是主打蝦湯拉麵(えびそば) (攝於2015.08)

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

新上場 // 澳門首間《豚王》分店竟勝過中環和安里時代?!

圖/文:老陳

試業第二天的早上

光顧日期

2016.06.11 (初訪)


注意


百分百自費光顧,並非店家邀請,也非廣告鱔稿

食評旨在分析食品,並非推介全店所有食品

食評只代表該次水準,店家日後有進步或退步的可能


Post from RICOH THETA. #theta360 - Spherical Image - RICOH THETA
360度環境


Post from RICOH THETA. #theta360 - Spherical Image - RICOH THETA
360度環境


試業第二天的早上,已有長長的人龍

《豚王》過江開分店,排長龍是意料中事,因早有內部員工於網路上事先張揚。

6月10日周五正式試業,晚上七時半左右便截龍,跟店家了解過,原來當時已賣約400碗,目測湯底可能不夠供應,為免食客排完隊沒得吃會掃興,所以還是截龍為妙。

早上11:00開店,我於周六10:45到達,排第二,故一開店便可入座。


揀吧檯位,清楚看到店員如何準備一碗麵,例如叉燒及木耳等會即席稍浸熱水,可能怕客人嫌配料不夠熱吧?

本來目標是吃齊四款口味,不過只我跟太太二人,故只吃了「豚王」、「黑王」及「翠王」,沒吃「赤王」。

順帶一提,暫時還未供應「限定王」





吃拉麵,供應凍水任斟,很正路

源自《一蘭》的填表式點麵,皆因已拆伙的日本師傅生田智志曾是《一蘭》六本木分店店長

湯底雖未至於充滿豚骨香,不過喝到明顯的鮮味 (豚王)

五年前曾一行三人吃過香港中環和安里原店,那次吃齊四款,不過味道皆淡,麵條亦腍,水準跟正式的「博多拉麵」有很大出入,自此有個壞印象。(《豚王》的基底就是「博多拉麵」)

是次吃澳門分店,湯底雖未至於充滿豚骨香,不過已比那時好得多。喝到明顯的鮮味,是「秘製醬油」、「香味油」及「蒜蓉」的作用。

吃至半路,不妨加少許「白醋」,令湯底味道變化,產生另一種鮮甜味。

至於麵條,「細麵」不夠脆口(已揀超硬),「太麵」反而帶脆,故我建議選後者

叉燒不錯,「腩肉」長身,不太薄,彈嫩而不肥膩;「肩肉」大大塊,紮實彈牙雖未及東京猛店的豬肉香,但澳門來講已不錯。

「半熟蛋」須另加,蛋黃稠身,半凝固,不怕像生蛋黃般四處流動,合格有餘。

雖已揀「超硬」,但「細麵」依然不夠脆口, 如改善就更好

東京不少店用 「肩肉」,例如《凪》、《一燈》及《吉左右》。此店的又大塊又紮實

「半熟蛋」須另叫,且另上 

蛋黃稠身,半凝固,不怕像生蛋黃般四處流動

加了墨魚汁,而不是黑蒜油,圖中的配料是「腩肉」 (黑王)

「黑王」就是加入「墨魚汁」及「黑色肉醬」,湯底添有海鮮的鮮美,肉醬亦鮮甜彈牙,我覺得是「豚王」以外另一好選擇。

「太麵」(扁陽麵)做到脆口效果,我建議選這個 

不是人人都可接受「翠王」

「翠王」乃加入「羅勒葉碎」及「橄欖油」,並灑上「Parmesan芝士粉」,明顯是仿意大利Pesto的口味,如果再有磨至細碎的松子,層次上一定很高。

不過「翠王」頗膩的,吃前要有心理準備。



最後總結,《豚王》澳門分店確實不差,如果不用排隊,又碰巧在銀河逛街,以《豚王》的水準,是吃得過的。

但始終難跟東京猛店去比,若然你經常往東京潮聖,相信《豚王》未能令你滿足。(但絕對勝過《一蘭》)

因為東京早已流行「魚介豚骨湯」(魚乾豬骨混合湯底),近年甚至湧現不少新派,甚麼「煮干」(純魚乾湯)、「蜆+雞+豚骨」及「蜆+魚介+豚骨」等三合一湯底、「鴨湯」、「鴨白湯」及「魚湯」(不是魚乾)等等。配料甚至用上「雞胸叉燒」、「鴨胸叉燒」及「蜆肉」,調味會用「三つ葉」等等。

所以單純的「豚骨拉麵」,早已不能滿足拉麵癡。

不過於港澳地方,拉麵癡只是小眾,故「豚骨拉麵」依然大有市場,看香港《一蘭》至今依然爆場便知。

原店在香港中環和安里,不過現已搬遷 (攝於2011.12.21) 

原店在香港中環和安里,不過現已搬遷 (攝於2011.12.21)

關於香港《豚王》:

有留意鄰埠新聞的話,都知香港《豚王》三個老闆早已分道揚鑣,原因我不講了,大家有興趣便上網找找吧!

不過華文新聞似乎沒提及日本師傅生田智志與香港《豚王》已於2014年5月庭外和解。(http://www.n-nagi.com/history/kaigai/)

香港《豚王》最初由陳方藤(拉麵陳)、鄧振豪及生田智志合作,由於麵款由生田智志創作,故甚有他在東京的店的風格。

生田智志是個傳奇人物,曾在《一蘭》及《一風堂》做學徒,於2004年9月創立拉麵店《火曜日限定ラーメンバー凪》,店如其名,只周二營業,並每周創作一款新口味以吸引食客,故迅間便火紅起來。

2006年3月結束《火曜日限定ラーメンバー凪》,6月在渋谷成立《ラーメン凪 渋谷総本店》,後來再以《豚王》做品牌,稱為《ラーメン凪 豚王 渋谷本店》(現為ラーメン凪 豚王 渋谷店》),當時每天創作一款口味,直至2009年3月才結束,期間共創作了過千種拉麵款式,十分誇張!

至於香港《豚王》,乃於2010年9月試業,11月6日正式營業,是為中環和安里店(現已搬遷)。

因生田智志的關係,故口味以「博多拉麵」做基底(生田智志是福岡人而且是《一蘭》及《一風堂》出身嘛!),創作出「豚王」、「翠王」、「黑王」、「赤王」四款口味,跟足他在東京的店。(當時《豚王》的碗都印著「ラーメン凪」)

可惜不久後陳方藤拆伙,2013年頭輪到生田智志離開,故香港及上海的《豚王》,跟東京的《ラーメン凪》並無關係。

其實生田智志在東京的店,早於2008年便開始轉型,以煮干湯底(即魚乾)做主打,如今他在東京有六間店都叫《すごい煮干ラーメン凪》,只有一間仍叫《ラーメン凪 豚王》。

生田智志暫時的方針,是海店店主打「豚骨拉麵」,故台灣及菲律賓的分店依然是「豚王」、「翠王」、「黑王」、「赤王」等口味,更包括香港的《BB Ramen》。

生田智志首間拉麵店,曾叫作《新宿煮干》(攝於2013) ,現已是《すごい煮干ラーメン凪》

生田智志在歌舞伎町的分店,別號《煮干王》(攝於20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