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

已結業 // 撈麵專門店《COME撈 あえめん》

20120317_01.jpg
拍攝:老陳

雀仔園本來有間小型的廣東麵店,吃簡單的廣東麵,有鯪魚球之類的,不過於去年已結業。

後來大裝修,換成門面光鮮的食店,將九成舖位用作開放式廚房,只餘四個吧檯位作堂食,有點光顧日本屋台的感覺。

20120317_02.jpg
坐吧檯位堂食,有點日本屋台感覺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3.jpg
九成舖位用作開放式廚房 / 拍攝:老陳

店名叫《COME撈》,有「襟撈」之意,廣東話大慨是「越做越長久」,好意頭也。

招牌有日文,寫著「あえめん」,就解作「撈麵」。順帶一提,日本真有這叫法,不過撈的當然是日本式麵條。

簡單來講,就是一間撈麵專門店,主打撈麵,還有簡單的餸菜與小吃。

營業時間頗長,由早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,堂食為副,外賣為主,不過難請人,人手尚不足,如非叫大量食物的話,建議大家最好自取。

跟店主聊天,知道原來是幾位年青人的創業作,怪不得招牌充滿年青人氣息,牆上亦放有數個BE@RBRICK。

20120317_04b.jpg
牆上放有數個BE@RBRICK / 拍攝:老陳

食物方面,算是Mixture風格。有廣東式的清湯腩及豉油雞翼等,又有港澳式街邊麵的咖喱魚蛋豬皮魷魚,亦有緬甸式的油麵加炸蒜,就連日式的溫泉蛋及燜腩肉也有。

記得初開張時,網上有不少聲音說細份且吃不飽,店主留意到外間反應,於是要求麵廠將生麵份量增加50%,故如今光顧的話,麵底份量十足,相信可滿足不少求飽的客人。

其實於我而言,細份是沒問題的,因廣東麵向來就是小吃,不同於北方人當正餐,故細份是應該的,二三十年前也如此,幾口便吃完,故當午飯吃的話,向來都要加底。

不知何故,如今年青一代的觀念已變,經常說麵太少吃不飽,可能嫌加底太貴?還是因為日式拉麵、韓式麵、雲南米線等大份量的麵食出現?但這趨勢實在是奇怪的,反而泰國及新加坡當地仍保留到廣東粉麵的細份傳統。

20120317_04.jpg
連日式溫泉蛋也有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5 日式燜腩肉撈油麵

雖為「日式燜腩肉」,我覺得真正日式的話,應要更甜更鹹方對路。不過這樣的話,配粉麵便不夾,反而是用作佐酒或佐飯。

或者是上述原因,所以此腩肉的調味溫和,不過份鹹,好處是吃得出淡淡的豬肉味。

肉的質感不過份腍,也不韌,頗有彈性,是不錯的。

肥膏質感略彈牙,不油膩,非入口即溶那種,這處理非常之好,尤其適合怕肥膏人士。

要是挑剔的話,是油脂未夠甘香,但整體已很不錯。

麵底方面,份量不少,跟開張時已大不同,味道也改善了,撈得不過份鹹,略帶甜香,有點《百樂門》撈油麵的感覺,算是頗佳的。

油麵是扁身那種,煮得不過份腍,仍有質感,很好。若然再煙韌一點的話,當然最好。

20120317_07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8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5 清湯牛腩撈米

既然主打撈麵,麵中無湯,那該如何處置清湯腩?答案是連湯另以碗上。

清湯牛腩包括牛腩及蘿蔔,湯汁味道清鮮,略帶白胡椒味,著實不錯。

牛腩軟硬適中,不韌也不過份腍,甚彈牙。味不淡,也鮮美,若然牛味更出就更好。

蘿蔔實淨,也算入味,帶蘿蔔的甜味。若再煮得稍腍一點,相信質感會更好。

整體而言,這價錢來講,清湯牛腩的水準算是交足貨有餘,不錯不錯。

撈米份量不少,適合胃口大的男士,不過比起生麵及油麵,米粉則撈得未夠味,而且有點乾,我猜是米粉易索汁的關係。

建議煮後輕隔水以保留水份,撈時重手調味,或加腩汁之類,相信會更好。

20120317_10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0 京都炸醬撈生麵

一般來講,「京都炸醬」是指廣東式的紅色炸醬,不同於中國東北的深啡版本,而且是酸味為主,而不是吃麵豉醬的甜香。

而《COME撈》的「京都炸醬」,非紅色,嚴格來講是自家創作,以肉碎及榨菜為主要材料。

在此不談正不正宗,單以味道計,這炸醬味道足,鹹度夠,算是惹味。

肉碎是偏幼細的,而榨菜則切丁,榨菜經過處理,故質感腍身而非爽,也不太鹹,更適合用來撈麵。

生麵沒鹼水味,質感實淨中帶彈牙,不過份腍,且撈得不太鹹,是不錯的。若然有下少量的油來撈,相信質感更是順滑,會更不錯,因一般廣東麵舖必下油去撈麵。

20120317_11.jpg
拍攝:老陳

20120317_12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0 豉油雞翼撈粗

豉油雞翼乃一整隻的,即除了雞中翼外,也有雞上槌及雞翼尖。

煮得夠深色,吃落不過份鹹,味算夠,乃溫和的,很不錯。

肉質實淨,不黐骨,入味度則中等,換個角度看,是吃得出肉味。

挑剔的話,會覺得豉油可做得更鮮味,才更突出這是豉油做的食物。

20120317_13.jpg
拍攝:老陳

MOP$20 咖喱牛筋丸撈油麵

咖喱不辣,而且不太明顯,不知何故。

牛筋丸質感爽彈,也有牛味,算是不錯。

20120317_14.jpg
拍攝:老陳

MOP$8 溫泉蛋

用的是《Gi 蛋》的「味付半熟玉子」,乃本澳的品牌。

蛋黃呈半熟的流質狀態,非常不錯,如挑剔的話,蛋黃剛好凝結而不流出來會更好。

蛋白未算太硬實,也佳,調味上未算過份,只略吊味而已,很好。

最後提醒大家,溫泉蛋是冷的,大家要有心理準備,我則覺得這是撈麵的難處,因不可像日本拉麵般有熱湯浸著。

20120317_15.jpg
乃本澳品牌的包裝貨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16.jpg
拍攝:老陳

MOP$15 腐乳生菜

加上腐乳,比油菜多添一份餸菜的感覺。

生菜灼得爽口,質感不錯。

腐乳有被調較過,味不算過份濃,其實可以再添一點,腐乳味再出一點就更好。

20120317_17.jpg
辣椒油辣度中等 / 拍攝:老陳

20120317_05.jpg
營業時間頗長 / 拍攝:老陳

總結:

甫開張時,不少批評說其份量小及太鹹之類,店家因此而將麵量增加50%,還有鹹度已作改善。

撈油麵、撈生麵及撈米之中,我覺得「撈油麵」比較好。

因生麵來講,比不上廣東麵家,雖然《COME撈》已算不錯。而撈米則淡口及乾了點,有進步空間。

配料方面,最值得試的是「日式燜腩肉」及「清湯牛腩」,尤其後者,以MOP$25(連麵)來講,交足貨有餘!

溫泉蛋也值一試,不過撈麵沒湯,溫泉蛋唯有冷著吃,落餐前要清楚這點。

整體而言,是間不錯的小店,值不值得跨區光顧則見仁見智,我覺得如在附近上班或居住,也值得來個午餐或晚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