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

吉隆坡 // 肉骨茶的由來

圖/文:老陳

註:本文於2016年04月24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在吉隆坡坐KTM通勤鐵路便可到達巴生

    肉骨茶這食品,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皆流行,不過風格截然不同。新加坡常見是潮州式,湯呈淺黃色,着重胡椒味。馬來西亞則以福建式為主,湯呈醬油色,比較偏向藥材味。

    新馬兩地究竟哪裡才是發源地?其實新加坡不少飲食文化都源自馬來西亞,所以不用多講,大家都知答案。肉骨茶源自馬來西亞哪個城市?答案是巴生(Klang),就在吉隆坡鄰近,坐KTM通勤鐵路便可到達,只需大約一小時。

    去到巴生,當然要吃肉骨茶,揀哪間好?如果只能吃兩間的話,我會選擇“德地”及“盛發”兩間老字號,皆因她們都是李文地的後人經營。李文地是誰?就是第一個以“肉骨茶”三字掛招牌的人。

    為何叫肉骨茶?有說因為吃肉骨茶必沖壺茶,雖然是事實,但始終理由牽強。也有說李文地是始創者,因客人稱他做“肉骨地”,福建話的“地”跟“茶”的發音相近,故後來叫做肉骨茶。這說法較接近真相,但仍有錯誤。

    何解我這麼肯定?因為在光顧盛發時,店內看到一張《新生活報》的剪報,乃李文地第四子李漢盛的專訪,並講述肉骨茶的發展史,比網上找到的資料詳細得多,亦更有可信性。

    原來二次大戰前,肉骨茶乃巴生獨有,當時只有兩三檔在經營,且未有“肉骨茶”這叫法,大家只叫“吃肉骨”而已。其中一檔頗有名氣的,由江叔所經營,他是福建永春人,伙計也請同鄉,那人就是李文地。所以說李文地是始創肉骨茶的人,絕對是謬誤。

    二戰後,江叔過身,兒子陳瑞再開檔,李文地則自立門戶。那時他們分別被稱為“肉骨瑞”及“肉骨地”,而福建話的“地”跟“茶”是同音不同韻,久而久之,不少人都讀錯,以為意思是“肉骨茶”。後來李文地入舖,索性把誤稱做招牌,叫作“德地肉骨茶”,此後人們便叫這食品做肉骨茶。

    下周再談這兩店的水準。

    (食在馬拉 · 吉隆坡篇 · 二)

巴生 

中國酒店是七十多年歷史的咖啡店 

巴生地標,藍色圓頂的印度清真寺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