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

矮櫈再現!《灶記》西多淋煉奶

2012_0130_01.jpg
新店門面 / 拍攝:老陳

澳門青洲,繼《劉記》消失後,《灶記》也要走上被清拆的命運。

於今年1月8日凌晨4時,天未光,店主在不知情下,牌檔已突然被有關方面鏟平。

難得的街頭大牌檔風味,僅有的澳門本土特色,店主數十年的心血,只消一個清晨,便幻滅於眼前。

不少老街坊與熟客,也驚覺牌檔的消失,而全澳的老饕,也難相信這事實,因大家都趕不及來吃最後一餐,見最後一面,甚至拍照留念,無不唏噓。

此乃五十多年的老字號,店主由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接手經營,一直是街邊的木屋組成,矮檯矮櫈,是其特色。

食客都不介意擠在小店,面向馬路,坐在矮櫈,彎著身子,近乎蹲的姿態來歎茶,可憎從今以後,此情不再。

可幸的是,早於去年八月,店主已開設了分店,是為《灶記冰室》,令《灶記》的生意可延續,並於閣仔設置矮檯矮櫈,務求重現青洲的牌檔風味。

2012_0130_04.jpg
閣仔設置矮檯矮櫈,務求重現青洲的牌檔風味 / 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05.jpg
為體驗牌檔風味,都不介意近乎蹲的姿態來歎茶 / 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02.jpg
樓下格局與一般食店無異 / 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03.jpg
牆上印有昔日青洲牌檔的照片 / 拍攝:老陳

食物款式方面,基本上跟舊店一樣,並沒多少改變,只是多了碟頭飯供應。

是次便簡介一下各款食物。

2012_0130_06.jpg
拍攝:老陳

MOP8 熱奶茶

青洲店用的是水杯,分店亦然,不過店員說有茶杯,故試之。

《灶記》的奶茶,屬於茶味清而不太濃的風格,也喝得出茶香。

質感夠滑,不怕嚡口,且具奶香,能與茶味並存,兩者兼而有之。

雖未至於濃稠厚身,但整體來講是不錯的。

2012_0130_07.jpg
拍攝:老陳

MOP8 熱咖啡

記得青洲時的熱咖啡,是濃郁不酸的版本,有點像越南咖啡。(註:咖啡的酸度也是欣賞指數,並非酸就是不好)

來到分店,濃郁度卻有少許下降,味道變得溫和,那要看你的口味了。

我個人而言,會比較喜歡濃郁一點。

2012_0130_08.jpg
拍攝:老陳

MOP17 西多淋煉奶 花生醬餡

註:若不要花生醬餡,只需MOP15。

光顧青洲店時,愛其西多,故來到分店也試之。

以煉奶代替糖漿,這吃法並沒有列在餐牌,但跟店員說明的話,也會供應。

煉奶好處,是比糖漿的甜美,更添奶香層次,絕對是另一番風味,建議一嘗。

牛油一塊,自行將其與煉奶混和,並以刀垂直插遍包身,令牛油煉奶滲入包內,更為入味。

雖沒《新鴻發》般挺身,但水準也佳,煎得表面金黃,香脆而不過份油膩,花生醬餡夠甜美之餘,又不怕膩。

整體來講,味道是偏甜美的,不嗜甜的或不喜歡,但我認為未算死甜地步,依然算是有水準。

2012_0130_09.jpg
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10.jpg
拍攝:老陳

MOP27 牛尾通心粉 加煎蛋

註:若不加蛋,只需MOP22。

牛尾湯通,算是《灶記》的招牌菜。

紅蘿蔔粒及薯仔粒通通落齊,還有切件的牛尾,材料齊全不馬虎,再加隻煎蛋,更覺營養豐富。

要讚的,是湯底夠濃味,且茄酸味不過份,喝得出蔬菜甜香,而非紅色茨粉水。

牛尾的肉夠腍滑,也易離骨,吃得容易,又夠肉香,不錯。

煎蛋有脆邊,若然蛋白煎得更嫩就更好。其實只要鑊夠熱時才下蛋,蛋白自然易脆邊又夠嫩,很難失手。

整個菜式都很不錯,唯獨是通粉質感偏腍,爽彈感不足,以咖啡室(港:茶餐廳)來比,這方面始終《新鴻發》《新威廉》優勝。

2012_0130_11.jpg
拍攝:老陳


2012_0130_12.jpg
拍攝:老陳

MOP13 趣脆咖喱辣魚包

店家標榜豬仔包於老字號批發《均昌》取貨,特點是外表極脆,包身不過份硬,整體較實淨,而非鬆化。

單以豬仔包與《新鴻發》《咖啡明》比較的話,後兩者脆度沒這個好,但包身較鬆化,撕得容易。

愛實淨的,會喜歡《灶記》。至於愛鬆化的,則會喜歡《新鴻發》《咖啡明》。故包身好與不好,得看大家的口味了。

澳門的咖喱辣魚,原材料就是罐頭吞拿魚,故魚味淡,要靠咖喱添香辣,更要洋蔥增甜香,主要吃其惹味,而不是魚味。

咖喱辣魚的味道算是夠香也夠味,惹味中見甜味層次,算是不錯。若然汁水多一點,味道再鮮香一點,相信會更滋味。

最後一提,跟青洲店一樣,店家有落肉鬆,但我覺得作用不太明顯。

2012_0130_13.jpg
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14.jpg
拍攝:老陳

MOP7 冰火菠蘿包

其實即是鮮油菠蘿包,亦即人稱的菠蘿油。

包身夠挺,質感鬆軟中偏實在,菠蘿皮不易甩,質感有少許硬,甜美度中等。

鮮油不少,足兩塊之多,吃得滿足。

整體來講很不錯,只是有《新鴻發》《百樂門》、《雄興軒》及《賢輝》等高手在前,尤其《新鴻發》做到質感鬆化之餘也香噴噴,而《賢輝》也內外烘至焦香鬆化,《灶記》的便給比下去了。

2012_0130_15.jpg
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16.jpg
昔日青洲店的門面 / 拍攝:老陳

總結:

光顧《灶記》,向來是吃其風味。

如今青洲店已被清拆,要再懷念這牌檔的食物,唯有幫襯新開的《灶記冰室》。

不過店舖始終不是牌檔,往昔風景,再不回來。

店主於閣仔設置矮檯矮櫈,以求提供近乎青洲牌檔的環境,算有誠意。若然可將閣仔打理整齊,收好雜身存貨等,並處理好通風問題,當然錦上添花。

食物來講,我推介西多淋煉奶,另外還有牛尾湯通,雖通粉質感有改善空間,但湯底與配料並不馬虎。

其實撈麵及炒粉麵與炒通粉等我也試過,撈麵會較出色,炒粉麵與炒通粉始終比不上《新鴻發》,但不算差,閒來一試也無妨。

2012_0130_17.jpg
昔日的青洲店 / 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18.jpg
昔日的青洲店 / 拍攝:老陳

2012_0130_19.jpg
昔日的青洲店 / 拍攝:老陳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