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

新加坡 // 不及地道小店‧亞坤

咖央多士不及《東亞》的A級咖央多

註:本文於2012年05月13日刊在《澳門日報》新園地的《男人表情》

    有些食店,專做遊客生意,故明知水準跟地道人光顧的小店有距離,但仍然想試一次,例如“亞坤”,由於太聞名,相信幾乎每個到新加坡自由行的旅客也有光顧。

    始創者是海南人黎亞坤,根據官方資料,他於一九二六年從海南坐船到新加坡,最初於當地的海南咖啡店工作,後來與兩位華人一起自立門戶,不過最後拍擋離去,只餘自己繼續做生意。搬到老巴剎時,改以自己名字命名,叫作亞坤。發展至今,已擁有三十多間分店,而海外如台灣、韓國、日本、印尼及菲律賓也有分店,十分厲害。

    欲試其水準,故往牛車水的總店。店子是三層高的淺啡色屋子,令人聯想到他們的烘多士顏色,客人可坐店內,或於店外的空地。廣州騎樓式建築的柱子上,印有店家的標誌,並寫上“著名老巴剎亞坤咖椰烤麵包”,當中的咖椰就是咖央。

    來杯咖啡,是傳統的海南咖啡杯,杯子細,也厚身,表面印有綠色的花朶圖案,並附有咖啡碟。咖啡色深,不過喝一口,味道未如喜園及東亞的濃郁,雖不難喝,但明顯未夠吸引。

    再來是經典的咖央多士,用細小的淺啡方包,然後烤得香脆如餠乾,再塗上咖央,再放上牛油塊,乃典型的吃法。咬一口,確是十分鬆化,相信不少人也喜愛,但由於我吃過東亞的A級咖央多,比較之下,亞坤的鬆化度就未能給我滿足了,只怪珠玉在前。至於咖央,香甜味不足,滑度也不夠,跟眞美珍的有很大距離。整體而言,其實也算不錯,但比起地道的小店,依然是有明顯的差別。

    也試了法式多士,並非澳門常見的脆身版本,而是洋人的軟身版本,得轉個角度去欣賞,而且不用牛油及糖漿,而是給你咖央醬伴碟,蘸吃之,其實也不錯。

    地址:18 China Street;營業時間:早上七時半至晩上七時(周六日是早上八時半至下午五時半)。

    下篇開始談新加坡的羅雜。

    (新加坡之味‧咖央篇‧五‧完)

咖央多士不及《東亞》的A級咖央多

傳統的海南咖啡杯

 法式多士

 雞蛋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