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

叠記分店《咖喱叠》

拍攝:老陳
註:文字形容的食物質素,以當日為準,筆者不確保日後有進步或退步

論澳門咖喱麵食,必有《叠記》的份兒,由街邊檔到入舖,已六十多年歷史。

元祖的《叠記》,就在交通部對面,捧場者眾,每逢宵夜時段,不乏食客光顧。

辣腩通,油芥蘭,再來個淨水餃,歎杯啤,整枝可樂,吃得捧腹叫飽,睡得安樂也。

住在氹仔的話,也有分店光顧,乃二代目的兄弟開設,做法已作改變,不止咖喱腩跟元祖店的有出入,連潮州魚片及水餃也不同,整體來講,算是第二風格,喜愛與否,得看你的口味。

上月《叠記》再開分店,就在皇朝區,店名是為《咖喱叠》,打正招牌馳名咖喱辣,但形式有「咖喱x」的影子。

「暫時開到夜晚八點,遲D多D人手就會開到凌晨。」年青店主說。

皇朝區不乏酒後吃宵夜人士,如《咖喱叠》主攻宵夜時段,必然生意大好。

牆上有餐牌,左邊印有澳門藝術家亞正的作品,一看就知。不過潮州的「州」字,卻印錯為「洲」字。

基本上,餐牌跟元祖店一樣,只是多了魚蛋。

究竟味道方面,跟元祖店有啥分別呢?

左邊印有澳門藝術家亞正的作品 / 拍攝:老陳

拍攝:老陳
MOP$40 咖喱腩

與元祖店相似度:90%

典型澳門式紅油咖喱,辣勁足,味辛口,鹹度高,油膩感足。

指定要肥腩及牛薑,不過只有牛薑,沒有肥腩。

何謂肥腩?就是腩件附有大量肥膏,而且質感爽脆,而非滑潺潺,十分香口。

牛薑即胸前的韌帶位置,因煮後似薑而得名,十分煙韌彈牙,帶淡淡的獨得肉甜味。

味道方面,跟元祖店的非常相近,不過辛口度高一點,而鮮味度低一點,我猜是沒用很鹹的牛骨湯混之的緣故。(元祖店會用很鹹的牛骨湯混咖喱腩)

不過整體來講,味道不差,也可一試。

拍攝:老陳
MOP$18 油芥蘭

與元祖店相似度:50%

一吃之下,明顯沒下豬油,也沒下腩汁,欠這兩大靈魂,故調味上跟元祖店很不同。

而芥蘭的爽度及甜度,亦不及元祖店,可能是取貨不同,也可能是烚菜手勢的分別。

整體來講,沒有了《叠記》的調味風格,但又未至於變成廣東麵家的油菜般,而最相似的地方,是份量與賣相。

拍攝:老陳
MOP$22 淨水餃

與元祖店相似度:20%

P.S. 因水餃不足,故店家以一半雲吞代之

元祖《叠記》名物之一,是大型的水餃,雖不是廣東傳統,但木耳絲爽口,餡實而肉鮮,爽與嫩兼而有之,乃宵夜必吃的。

《咖喱叠》的水餃明顯變成廣東麵家的大小,而且木耳絲的爽口店不明顯,味的鮮度也不同,難聯想起元祖《叠記》

而湯方面,疑似加了腩汁,較深色,又不同於元祖店。

拍攝:老陳
MOP$38 潮州魚片

與元祖店相似度:40%

相似地方,就是橢圓形的潮州魚條切片。

不過比起元祖《叠記》來講,切得較薄,故爽口度低了,口感也明顯不同。

而魚片是豉油上,而非浸很鹹的牛骨湯,故味道上也有些不同。

拍攝:老陳
MOP$22 魷魚撈粗

與元祖店相似度:30%

元祖《叠記》的撈粗非常香甜好吃(宵夜時段),乃一吃上癮的食品。

而《咖喱叠》的版本,麵條不是粗糙版本,風味已不同,爽口度也不同。且沒豬油及濃醬油,香甜味也少了,風格很不同。

至於魷魚是偏軟的,不是元祖《叠記》的爽脆,風格又是不同。

拍攝:老陳
牛骨湯

與元祖店相似度:80%

喝得出跟元祖《叠記》是一樣的配方,不過鹹度適中,不是元祖《叠記》的極鹹,故感覺也不同。

總結:因經常光顧元祖《叠記》的宵夜,而比較過午市的,明顯宵夜時段做得好些,撈麵較香,油芥蘭亦然。至於《咖喱叠》的水準,其實不差,當然不是難吃,如宵夜時段也營業,在皇朝玩樂後在該區吃宵夜,必然光顧《咖喱叠》,我是認真的。只是比起元祖《叠記》來講,會欠了本來的風格,換個角度看,就是除了咖喱腩外,其他食品風味似乎都跟坊間不少食店相近,若然能有元祖《叠記》的獨特風格,或自家的獨特風格,當然更好。不過這一切只是從老饕的角度看,當然還未考慮商業因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