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

《卡夫卡》的小王子

20120812_01.jpg
聞名的盒子,因為像行李箱 / 拍攝:老陳

對於《卡夫卡》,我早於二月時已寫過兩篇稿作詳細介紹。

而近來也被香港的雜誌《U Magazine》及《新假期》訪問過。

街知巷聞了,還有再寫的必要嗎?有。

因8月11日,他們推出了新的法式糕點(Pastry),叫作「Le petit prince」,亦即是「小王子」。

而這糕點,確是有驚喜,令我不得不立即出稿介紹。

何解叫小王子?不難猜,靈感就是來自法國作家Antoine de Saint-Exupéry發表於1943年的小說《小王子》。

糕點做成玫瑰形,正代表小說中小王子種在B-612行星上的玫瑰。

「Mais j'étais trop jeune pour savoir l'aimer」,是小說中的文字,意思是「但我太年青,不懂去愛」。

當小王子離開B-612行星,跟玫瑰分開後,方發覺原來那花朵在自己心中,有一定的地位,甚至是愛。

而我覺得,法式糕點於澳門市場,還是太年青。

年青得,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去欣賞,甚至乎以一般餅店的蛋糕去比較,而不懂細味箇中細緻的味道,更莫論了解背後的材料。

可能有一天,當澳門的小店都結業,一街都是連鎖快餐及大集團的流水作業食店時,大家才會去珍惜吧?


拍攝:老陳

MOP$38 Le petit prince 小王子

註:文中指甜品成份是Bavarois,只是筆者推測

首先要讚,是其造型,因帶有玫瑰花的特徵,且線條簡潔不複雜,並建基於Dome形上,保持《卡夫卡》的一貫作風。

而這造型,實在鮮見,暫時只在網上見過英國的《yauatcha》有類似的。

味道上,是玫瑰、荔枝及覆盆子(Raspberry )的組合,單是玫瑰與荔枝,向來就是絕配,加上酸味的覆盆子作點綴,便可跟淡麗的玫瑰花香來個衝擊,互相突出對方的味道。

而這三種味道的絕配組合,就是Pierre Hermé於1997年在《Ladurée》所創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Macaron糕點「Ispahan」,此君後來創立巴黎名店《Pierre Hermé》,相信大家也不陌生。

20120812_03.jpg
拍攝:老陳

說回這法式糕點,表層應是噴有色的朱古力,而淡粉紅色的外層,是玫瑰味的Bavarois,應是煮暖牛奶後再浸玫瑰花瓣,最後加入Gelatine(魚膠片)而成。

味道是淡淡的玫瑰清香,並非香精般假,非常自然之餘,並帶出優雅脫俗的感覺,非常出色。

而中間白色的餡,則是荔枝味的Bavarois,是清甜的味道,跟玫瑰花的香味連成一線,很不錯。

在白色餡的上邊,加有Raspberry味的果醬(Coulis),不太多,薄薄一層,那酸味足夠跟玫瑰花味及荔枝味作個平衡,互相突出對方的味道。

而最底是海綿蛋糕,略為中和果味,令味道及質感上都不致於太寡。

整體而言,我覺得此乃「Taj Mahal」(泰姬陵)以外,第二出色的糕點,主要原因,是集合三種味道於一身,既分明,又融合,是很難得的

雖「Taj Mahal」只紅茶及焦糖這兩種主要味道,難度未夠高,但勝在味道的原創性甚高,是我欣賞之處。

(同樣原因,綠茶的「都路里」以綠茶配紅豆,雖極佳,但味道配搭的原創性低,故於我而言只排第三)

20120812_04.jpg
拍攝:老陳

MOP$38 Tsujiri 都路里

註:文中指甜品成份是Bavarois,只是筆者推測

由於上兩篇也沒提過這糕點,今次便分析一下。

中文名字靈感,是來自京都的《茶寮都路里》吧?

其實《辻利》的日文讀音,就是「Tsujiri」,跟「都路里」一樣。

而《祇園辻利》及《茶寮都路里》,根本就是同一公司的,只是前者賣茶,後者乃和風喫茶店而已。

20120812_05.jpg
拍攝:老陳

說回這法式糕點,外層的抹茶味Bavarois,不止吃出濃郁的抹茶味,而且是真正的抹茶香,而不是一般平價抹茶雪糕般味道,所以應是用上京都的宇治茶來做。

中間白色的,我猜是最基本味道的Bavarois。

而最中間,是紅豆茸做的餡,不太多,也不過份甜,只用作點綴,故整體依然是抹茶味為主。

整體而言,又是具水準之作,不過由於綠茶與紅豆這配搭,原創性不及「Taj Mahal」(泰姬陵),故我覺得只居全店第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